论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只有有效的调试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压力,针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特殊性进行有效帮扶,才能促进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引导医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医务工作中。鉴于此,通过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提出优化医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关键词】医学生 心理健康 特殊性
医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也承受着与一般院校学生不同的学习与生活压力。本文从医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压力重,家庭期望过高与社会复杂环境角度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的特殊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1.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与一般高校学生相比,医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学业任务,而且还要面临英语、计算机、以及一些医学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压力。医学院校的专业考试测评较多,医学专业课程分科细致,需要医学生对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探索。医学生还要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不仅要完成通识性的人文课程,还要接受与高中理论教学差异较大的实践型学科。另外,入学之初的医学生,以及处在不同阶段的医学生也都存在着角色转换难的问题,入学、实习、就业往往都会造成医学生的心理失调,使得医学生处在长期紧张状态,影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2.难以割舍的情感因素
医学生的学期时间较长,通常本科四三、研究生三年,在这期间医学生不仅要面临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与科研任务,而且医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是造成医学生的心理特殊性的重要原因。由于医学生用于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时间较多,而且在校学习的时间也较长,尤其是医学生在高校学习后期主要在医院这个分秒必争的场所,这诸多原因导致一些医学生错过了最佳婚龄,或者普遍存在着心理情感危机的问题。不少医学生渴望在高校期间恋爱,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使得医学生的恋爱变得较为奢侈,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生与博士生来说,情感上的挫折与失败更为严重。这使得一些医学生在情感问题上钻牛角尖,甚至因此生活在抑郁的氛围当中。
3.期望过高的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医务工作者成为社会较为尊重的职业,加上医学院校对招收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医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高智商、高能力的代表,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往往是凤毛麟角的代名词,医学生也常常成为家长炫耀的代名词,这使得家长给医学生无形中增添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90后医学生有着独生子女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存在着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等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家长对医学生过高的期望值,使得医学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压力,有些医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任务与家庭心理压力下产生心理极端倾向,还有不少医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障碍。由于家长不能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在日常倾听医学生的心声,没有从情感上给予医学生更多关注,影响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4.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当前高校有关学生心理压力的负面报道不断增多,加上社会观念的多元化,使得处在繁重学习任务中的医学生往往在心理上随着社会热点事件出现波动。首先,医学生面临就业与择业压力,不少从事基础医学理论学习的医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其次,长期在高校学习的医学生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常常担心未来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此外,还有的医学生虽然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是一些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也会带来医学生的心理波动,并且影响着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优化医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应当在医学院校内部形成完善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针对性地解决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医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问题救助。第一,形成一支由学生、院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与精神卫生专业心理医生组织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辅体系,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有效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第二,在医学院校的班组设置心理委员会,成立心理委员制度,注重发挥心理委员的沟通与桥梁作用,积极地关注医学生的心理状态,发挥心理健康委员的联络员价值,起到日常心理健康辅导员、朋辈辅导员的作用。第三,应当发挥院系辅导员的辅导价值,在全面掌握学生信息与阶段性医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第四,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医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主题性宣传,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帮扶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还要使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着力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宣传教育与危机干预中解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运用形式活泼、丰富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效强化。第二,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心理培训与电影赏析活动,以校园的特色心理沙龙与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心理游戏活动为载体,运用现代科技给医学生提供释放心理压力空间,从而有效地优化与改善医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三,进一步扩展心理咨询的范围,着力针对性地开展团队性的心理辅导培训活动,积极创建网络自媒体心理健康沟通环境,从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第四,完善心理救援机制,针对特殊个案情况进行心理问题分析,有效地防止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的心理疾病现象,在端正医学生心态的基础上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提高对医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有效性,还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空间,注重从学生的成长环境、医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情况,以及医学生的生活方式着手,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第一,辅导员要以有效的方式定期与医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地通报医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积极征求对医学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医学生的家庭情况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关注与辅导工作。第二,积极向家长宣讲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医学生家长在家庭抚养与家庭教育方向转变,通过院系为医学生搭建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平台,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必要准备。第三,及时了解医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通报了解医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医学生家庭问题调查与制定相关心理引导方案。
三、结语
提高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抚慰的有效性,还要在充分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专业性、体系性和特殊性的引导方法,全方位地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院校、家庭有效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孙江洁,张利萍,解方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5,(5):399.
[2]王安琪,赵厚宇,张召锋.北京市某医院临床医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371.
[3]郝雁,闫琼.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404.
[4]魏誉民,黄奕祥,陈悦姝.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特点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