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审美的地方音乐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教学是自由的,形式和内容上是多样的,但是其核心是一致的,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在具体的地方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把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与安铺八音地方音乐课堂设计相互融合起来。主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评价的组织来构建课堂。希望通过安铺八音地方音乐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学生对本土的地方音乐得到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给众多同行的音乐教师一些地方音乐课堂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地方音乐;安铺八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至今有80多年历史悠久。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计有手铃1对、小扣锣1个、小钹1对、木鱼1个、清磐1个、煞板1个、小鼓1个、横箫1支、洞箫1支、椰胡2架、高胡1架、二弦1架、三弦1架、沉胡1架、大筒1支、琵琶1架、月琴2架、秦琴2架,谱以当地富有特色的曲调,演奏起来,欢快清雅,袅袅动人。《到春来》是广东汉乐的传统乐曲,在广东省各地都有流传,主要描述春暧花开的美丽景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主要目的,我们以音乐课堂为平台,建构了地方音乐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以地方音乐“安铺八音”《到春来》为例说明。
一、基于审美的地方音乐“安铺八音”教学设计
(一)“安铺八音”地方音乐教学的取向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审美表述为: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可以说,“音乐审美”在小学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主张把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应现代与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现实中,音乐教学在大多数都是单调乏味,照本宣科的,常常忽略结合地方音乐,使教学“失色”甚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师逐渐意识到地方音乐既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烈家乡的情感。
(二)“安铺八音”地方音乐的教学目标
有学者认为“体验目标、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1]但是,这三者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中的三个维度,每一维度代表着音乐教学结果中不同性质的一面,而最終所要达到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体验目标主要表现为教的目标,内容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的目标,过程目标则是教与学的双重目标”[2]这要求在设置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要把握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内容目标、体验目标与能力形成的关系;二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过程目标的关系。因此,地方音乐“安铺八音”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的音乐审美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挖掘和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将知识的讲授与审美的欣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感官去感受“安铺八音”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中,焕发音乐魅力,展示本土音乐特色,让学生获得音乐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之情,提升本土文化自信。
在《到春来》一课中,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其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观看《到春来》演奏的视频,明确所需的演奏乐器,尝试进行曲目的演奏;其二,通过体验和比较不同小组曲目的特点,学生共同讨论、探究和分析安铺八音乐器和《到春来》曲目的特点;其三,每一位学生借助现场乐器的教学和经典曲目的获取直接知识,进行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品质,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喜爱之情。
(三)创设真实的音乐学习情境
有学者指出“高校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大多是出于学校团体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缺乏音乐课程自身所特有的实践性教学设计,这就使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和链接,无法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体验,也难以提升审美能力和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3]强调音乐教学应该具有实践性,并且将音乐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前,教师提供演奏“安铺八音”《到春来》的乐器和场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真实性的摸索和探究,并进行曲目的演奏;课中,教师现场演奏《到春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学生演奏《到春来》,并与教师进行对比,感悟“安铺八音”曲目的特点;课后,学生再次演奏《到春来》,加以巩固对“安铺八音”的理解。
(四)通过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课堂教学起着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4]地方音乐“安铺八音”教学评价应是多元的,比如自评与他评,表演与说唱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指导。
二、基于音乐审美的地方音乐“安铺八音”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
发送《到春来》相关的视频、材料以及分工表给学生。由于乐器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在课前给每一小组准备好所用的乐器和练习的场所。学生通过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合理分工,积极参与练习,按时提交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课前的真实性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了解。 (二)课中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课前作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到春来》曲目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通过现场的吟唱和演奏,强化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现场的示范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到春来》曲目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三)课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到春来》曲目进行修改。学生提交作业,教师组织大家对作业进行的投票,选出“安铺好声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到春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安铺八音”有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理解。利用投票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多元性评价。
三、基于音乐审美的地方音乐“安铺八音”教学的反思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把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是音乐教学最终的目标。对本节教学,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法应具有代入感
学者马蔚蔚认为,“音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学科,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教材,知识面狭窄。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侧重音乐理论和技巧的灌输,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不够重视。”[5]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提倡翻转课堂。这不仅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升,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课前,借助网络发布《到春来》的相关视频、学习资料和任务,以及分工表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完成课前任务,最终以小组演奏《到春来》作为课前学习成果。通过课前反馈,可以了解到,学生基本掌握“安铺八音”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技能,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负责的部分顺利完成。但是,大多数未能准确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小组各成员之间没有注意声部间的和谐和均衡,对乐曲整体性的感受与感悟较弱。为此,將各小组课前录制的曲目和名家演奏的曲目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理解《到春来》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是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应具有实践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通过艺术实践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
围绕“安铺八音”经典曲目《到春来》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观摩现演奏、实际操作、现场体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来逐步理解“安铺八音”的特点。正如学者李红梅所说:“传统本土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到浓郁的本土文化交流活动、表演等场合,更好地实现本土文化与音乐的交融。”[6]这节课,我们以“安铺八音”经典曲目《到春来》的演奏为教学抓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感悟。以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地方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9(3).
[2]蔡觉民.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9(3).
[3]李红梅.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首大学学社,2018(1).
[4]姚丽雅.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评价[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10).
[5]马蔚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的SWOT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7).
[6]李红梅.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首大学学社,2018(1).
作者简介:柯海珠,湛江第一中学副校长,硕士研究生,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育管理;岺梅珍,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