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诗歌出现在语文课本中主要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小学时期虽然有过诗歌的出现,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古诗的形式为主,而大量的现代诗歌以及国外名家文豪的作品也是在初中阶段犹如雨后春笋搬地涌现。诗歌和古诗拥有某些方面的通性,但是学习方法和具体细节仍然有所不同。本文将站在初中语文教师的立场,对于语文中的诗歌教学部分展开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现状;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120-01
  1.学生诗歌学习方面的情况及问题
  作为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的新型问题,诗歌的学习在学生当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也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首先,诗歌主要包含了古诗和现代的诗歌两个部分,这对于学生对于“诗”这个字形成的习惯上的理解造成了一种冲击。相比于小学时代所学的古诗,初中时期的古诗其学习难度完成了一次进化,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一课中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该首诗文章篇幅较长,全诗一共64个字,与小学阶段一般古诗相比字数整整翻了一倍,对于学生的记忆和背诵造成了一定困难,而且全诗大量运用了文学典故(比如烂柯人等,)学生如果对于诗中运用的文学典故不能熟知于心,就很容易在学习该首诗的过程中不知作者欲说何词,从而对于整首诗的理解产生偏差。而诗歌的另一部分现代诗,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刚刚接触到的新型文体,虽然其理解难度和文学典故应用程度稍浅,但是一般整体篇幅很长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大,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一课,这就是非常鲜明的现代诗,而整首诗篇幅较大,有数百以之多,而且句子韵律感极强,这对于学生的朗读或者背诵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同时,由于学生小学时代大多接触的是古代诗歌,在接触现代诗歌时,由于其不像古诗那样对仗工整,有押韵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到诗歌的学习效果。
  2.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针对于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分别采用对应的方法,从而矫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关于教师的教学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刚刚开始上学的学生基本都接触过简单易懂的古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可见古诗在学生群体中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只不过随着学习进度的开展,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变大,最终削弱了古诗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激活學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利用和小学时代古诗词比较类似的诗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该文是宋词,但是该文中的句子非常有名,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学习该课以前,学生是有接触的。教师这是就可以先讲解该首词,引起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进而逐步地培养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诗歌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应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诗歌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部分,所以关于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临场发挥更不可以即兴而为,否则只会影响学生的吸收效果和诗歌学习水平的提升。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二年级下册《行路难》一诗中,纵观该首诗,他的学习难度是较大的,首先它的篇幅较长,文中也有很多比较难以书写和记忆的生字比如“樽、箸”,也应用了很多的典故(比如姜太公渭水垂钓以及商朝宰相伊尹乘船过日),这对于学生理解这首诗是一个负担,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针对于这些难点和重点,就要做到有针对性备课,以便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理解古诗内容。而不能上课时临场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有害无益。涉及到现代诗歌也同样如此,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鉴于该课课文比较简单,没有出现大量的生字生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精力重点要放在文章主旨的表达上,最后告诉学生,作者以自然界的路比喻人生的路这一基本内涵,从而使学生完全理解文章意图。
  3.诗歌学习的意义
  学生学习诗歌,掌握诗歌精粹这一行为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首先,诗歌的学习为学生积累起来了丰富的古诗词能力和现代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与进步,其次诗歌中大量的文学典故和极具韵味的表达方式会促进学生口语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进步。学习诗歌虽说不一定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但却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学习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武英.高效·审美·人文:初中诗歌课堂教学的建构——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7(02):51-52
  [2]毕淑玲.“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18(23):9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