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也因此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中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文章概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及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167-0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留守儿童随之产生。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其道德素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乏力、学校教育的薄弱,使得目前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通过加强留守儿童的学校道德教育,弥补传统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学校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学习思想不端正,是非分辨意识不强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监护人也往往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引导,导致部分孩子缺乏远大理想,目标不明确,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评价自己,认识不到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学习思想很不端正,总是马马虎虎应付考试和学习。由于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导致留守儿童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和越轨行为的影响。
  (2)不良行为习惯较多,自闭思想意识明显
  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长时间的远离父母,多由爷爷奶奶代为看管,一方面促使孩子更早的学会了独立,能够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培养孩子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加懂得体谅父母;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使得孩子产生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问题,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对孩子心存愧疚感,多是利用金钱来弥补孩子,这就使得孩子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极易养成孩子乱花钱、摆阔气的坏习惯,直接导致孩子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且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其亲情的缺失也极易使孩子产生自卑、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想。
  (3)学校教育引导缺失,家校联系意识淡薄
  教育资源的短缺,资金支持的贫乏,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难以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仅如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总是难以被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无法有效结合,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交流,教师难以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家长忽视与孩子的互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尤其在教育效果不佳时,个别学校选择放弃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基本的受教育权也难以保障,不少留守儿童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却无人监督,最终沦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最终造成留守儿童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
  2.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思考
  (1)健全政府教育机制,平衡城乡教育資源
  留守儿童道德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致使进城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了监护困难,这些困难其实是可以通过改善和健全机制来予以解决的。譬如说,可以通过设立留守儿童探亲假,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享受必要的时间,让孩子与父母能定期聚会。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户籍改革制度,对于那些在某个城市工作五年以上的,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予以解决城市户口,让他们的妻儿老小能够顺利进城,让他们的孩子能够顺利到他们务工的城市上学,并且能够享受相应的城市人待遇。
  (2)转变父母教育观念,丰富监护教育模式
  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经常打电话给孩子,除了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外,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子女的情感世界、思想动态,及时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规范孩子言行。还可以通过写信、回家的方式向子女传授人生经验。家长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监护人不但要注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还要关注孩子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要力戒打骂等简单粗野和娇纵放任的教育方式,尽量采用说服教育、谈心沟通、体贴谅解、鼓励表扬等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恰当的教育方式。
  (3)增强学校德育意识
  学校要转变以往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观念,把开展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创新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采用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提高留守儿童课堂内容的接收性。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一般都爱模仿佩服英雄人物,也期望自身称为大人物,这一思维特点使得榜样的作用对儿童教育更加有效。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齐抓共管,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乔丹.生命教育视阈下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干预策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