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共建岗位课程开发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能有效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对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岗位课程开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切实提高学徒制学生(学徒)的技能水平,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共建的专业岗位核心课程开发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C96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09-01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和意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现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形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工匠精神的方法之一。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双重”身份、“双元”实施的工作思路,校企共同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岗位(群)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合理地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同时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确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
三、核心岗位课程开发
(1)现代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好课程建设和开发工作。在进行课程开发时注意“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指学校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学生的工作内容,掌握学生(学徒)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请进来”是指企业师傅进入学校课堂,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生产经验。
(2)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培养目标。在具体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校企双方根据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特点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点和企业生产案例。
(3)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及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融入工作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等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工作内容。同时注意提取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和知识点,根据岗位技能需求,不断完善课程开发建设内容,再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4)成绩评价多元化,避免一张卷子定成绩。成绩评价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考核,加强平时学习和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也可以根据企业岗位情况,到企业岗位上进行考核。
四、校企共建岗位课程开发建议
(1)重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可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进行情景演练,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模拟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兴趣的开发,成立专业技能小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实训课程建议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教融合。
(4)加快现代学徒制特色教材及课件建设。为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核心课教材,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激发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贾俊玲.现代学徒制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探析[J].教育教學论坛,2019(2).
[2]杨铨,韩志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
作者简介:李家峰(1979—),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加工技术、职业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