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法治观念及良好品德的形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对自我、家庭及集体的责任意识,从而养成对事物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有着长辈的宠、父母的爱,往往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别人,习惯于别人为自己服务。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升责任意识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呢?具体来说,就是借助文本绘画,提升自我责任意识;模拟生活情景,培养家庭责任意识;体验现实生活,构建集体责任意识。
借助文本,提升自我责任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正处于储备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比较缺乏,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借助文本绘画,向学生渗透和引导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做诚实守信的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并向学生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结合文本绘画来对司马光进行评价,并向学生提出“司马光的父亲为何责备他”“司马光这样做对不对”等问题。同时,在向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为使学生了解以后的学习生活,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虚心接受父亲的教诲,牢牢记住了不说谎话、以诚待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在晚年编写出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对自己有责任心,才能为他人着想,继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显然,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借助本文绘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如何做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更要对他人负责。
模拟情景,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并不是一味的道德理论,是与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最初也是来源于他们对家庭、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学生的感受与认知越充分、越细腻,相继他们的道德领悟就越深刻。让生活与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家庭责任意识。
例如,在進行《温暖的家》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内容主要是“我与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在表演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课件播放学生课前提供的在生活中与家人的照片,让学生通过精彩及有趣的表演去体会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过哪些事,而自己又为父母做过哪些事,使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要学会感恩并理解父母,珍惜自己的家庭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从上述案例中可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时,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融入课堂上,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体验生活,构建集体责任意识
学校里每个班都是一个集体,每个小组也是一个集体。道德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体验现实生活中,使原本抽象的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化,从而构建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例如,在进行《维护集体荣誉》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维护集体荣誉就在我们身边”的录像视频。具体内容就是将同学们做课间操的样子,用手机录下来,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可以看到,有的同学之间在窃窃私语,有的懒懒散散……各式各样的都有,看起来非常乱;然后再将大家都整整齐齐做课间操的视频播放给大家。通过两个视频的对比,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知道做课间操不是一个人的事,学生自己不好好做就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荣誉,继而参加集体活动时,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当位置,只有认认真真地做好集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从而有效地构建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不难看出,上述案例中反映了教师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树立学生维护集体荣誉的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构建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结束语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根据学生现有的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对学生开展教学,转变原本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模拟生活情景,体验现实生活,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J].好家长,2018(49):152-153.
[2]潘东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13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