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手段与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本文主要对现代《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基石,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好自身角色,结合实际情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探索与交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涵义及其意义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基本方面,旨在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简而言之,即道德和法律观念、辩证思维能力、公共参与意识。其中包括三大原则:一是坚持科学性。要求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以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培育学生,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二是注重时代性。顺应时代经济社会新要求,保障教育思想及理念的先进性、前瞻性,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强化民族性。核心素养培养重要注重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培养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结合道德培养与法治观念建立教学目的的一门综合型教育课程,以求学生对思想理论与基础法律法规有基本的认识与掌握,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除此之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有用人才。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学科纷纷促进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但不同的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培养又有着不同之处,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第一,学校及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生、家长与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与成绩的提高,轻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育人功能,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进程中受到了阻碍,无法发挥其课堂开设的真正目的。只有家长与教师与学校共同将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视起来,为课堂教育及生活中的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孩子成为具有正确观念及法治意识的学生。
  第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除此之外一些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不够,法律意识的欠缺,在教育学生方面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造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滞后性。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堂外,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对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达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教学方法的落后极大程度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第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当秉持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心思想及核心目的与核心素养培育相互渗透,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例如,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便是“走进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发后面在社会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责任的重要性及国家的重要性。如合理利用网络、切勿沉迷网络;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不乱扔垃圾等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
  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的开展离不开现实生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以及实际生活的能力,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有所了解,并且依据现实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及策略。例如,在了解掌握“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街道,维持交通秩序,如制止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闯红灯或走机动车道等行为,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加强法制观念,亲自参与社会规则的维护,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使用多媒体设备,增强直观感受。多媒体设备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课堂的枯燥感,丰富教学内容,给以学生更直观有效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宣传片如《超级工程》《大国崛起》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国家发展理念,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共同为努力建设美好祖国而奋斗。
  第四,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实现素质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现实情况,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设定目标也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推进。可以选定学生感兴趣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近的内容进行授课,如在讲述网络相关法律的时候,可以用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消息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举例,该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被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既能引起學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五,注重师生交流,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学生生活中体现出有关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应当密切关注,帮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更好地帮助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新课改提出以后,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当端正自身教学态度,增强自身修养,注重师生交流,结合现实情境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资源,及时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认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综合素养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秦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华夏教师,2018(27):41.
  [2]王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