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将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特点与创新型人培养研究有机结合,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课程体系设计是桥梁,创新发展是突破”的原则,构建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点,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招生改革 高职 创新型人才 培養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主持人:赵书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GLX16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14-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招生方式主要有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单独招生的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单招的中职学校毕业生以及“3+2”(五年制大专)贯通培养的初中毕业生、单独招生一般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按照教育部要求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招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入口”,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出口”,如何适应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新形势,以更有效的培养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生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分类考试、多元化招生的快速推进背景,必将倒逼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案。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趋势
  从国内来说,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新概念,但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高职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适应人才需求的转型、如何适应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新热点,更是一个急需填补空白的教育改革空白点。
  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包括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等均尚在起步阶段,缺乏创新型人才培养整体模式的构建,而且在构建和发展有地方高职院校特色的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亟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来引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纵观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创新人才具有创新人才的共性,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其个性发展,根据不同的生源类别进行创新培养,突出鲜明的 “高职”特色。特别是对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招生制度改革大背景下,更应该基于高职院校生源和办学实际,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创新型人才的本质具体化;突出生源基础和高职特色,在深入把握未来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将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探索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路径,将是国内外研究的普遍趋势之一。
  三、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点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个性化、系统性、可调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将相近专业组合成专业群,以专业群为单位制定多层次创新创业型“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特长、兴趣以及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课程,满足不同特点不同类别生源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将专业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模块,不同的模块决定专业群中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按需选课,实现定制成长,个性发展。拓展课程体系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实现学业分流、职业能力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路径。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院校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贯穿于正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对象也是等同于所有在校生,造成对象不太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坚持“点、线、面结合,立体化,多层次”的培养理念是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学校统一部署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校所有专业教育中渗透,开发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努力培养高素质卓越人才,做到“面上覆盖”,其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做到线上链接。通过“创新创业专班”培养一批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年轻创客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引领者实现“点上突破”。
  (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探索多元教学方法。提倡教师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扩展思维空间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灵感,采取灵活多变的学分获取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发明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微型课程等多种混合式获得学分;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可采取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各种商业计划书编写、完成各个级创新基金项目等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将将该项目作为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注重教改项目的落地生根和学生评价,以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模式的改革,用启发科学思维和提高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替代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彻底放弃。
  (三)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岗证课相融通”的课程建设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根据生源不同,构建柔性的可交互替换的能力培养课程模块,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多样化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提高兼职教师报酬,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制度鼓励等方式,让为具有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学术会议、在职培訓、参与行业工程项目的机会。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完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形成能满足社会创新需要、为行业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与时俱进的教师团队。通过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更多教师带学生,建立大学生创业与教师创新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探索师生共同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五)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加大行业、企业的参与力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按企业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和评估考核标准。通过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织大量的课外活动等措施,形成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课外培养三大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活跃思想、激发灵感、提高素质,全方位、多侧面、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创新大赛
  不断完善大赛培训和选拔机制,将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
  四、结语
  全国高职院校均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呈现的招生多元化、生源多样化的现实基础,本文突出高职院校的“高职”特色,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路雨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2017(11):3-6
  [2]赵义远,张元福.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2):3-6
  [3]李孟歆,栾方军,刘剑,等.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18-119.
  [4]张素香,李淑一,冯祥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121-122.
  [5]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17(1):14-21.
  作者简介:
  赵书锋(1979-),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