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在《植物保护》课程中的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植物保护是一门研究植物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和防治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而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新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植物保护 研讨式教学 实践探讨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农类专业“双创”教育与当地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湘西州社科联科研项目(SK201926);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XJKX18B316);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18CZY07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37-01
一、研究概况
研讨式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并通过实践与资料查询,找出解决办法。这种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融入问题之中,无形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筛选有用信息、如何将资料融会贯通,用于实践。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进步。自1737年哥根廷大学格纳斯开始设置该教学方法以来,研讨式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引导启发”、“个体研究”与“集体讨论”等重要观点融入研讨式教学的理論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研讨式教学已在很多发达地区得到很好地应用,且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多,如刘曼西、郭汉民、曾宪皆、何丽君、唐玉光、曾宪皆、谭运进、徐良池等学者对研讨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一些教研机构也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为我国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现实中我国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满堂灌”教学为主,很多职业院校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交流缺乏,学生实践能力差,学生学习目的不强,热情不高。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情,以社会需求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二、《植物保护》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
(一)《植物保护》课程性质和特点
在我国,《植物保护》是许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多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病虫害》、《植物病理》、《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课程开出。1980年,徐汉虹主编《植物化学保护学》教材,其后,不同相关的教材相继出版,但大多知识重叠,创新不强,社会适应性较差。目前,涉农专业开设的《植物保护》课程均设置了理论与实验教学2个环节,且多先是集中理论学习,再进行实践教学,且实践教学开设较少,很多学生对生产上常见的病害认识不够,多是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根本识别不了病害在植物上危害时的病害症状,对于如何防治更是无从谈起。关于虫害部分,虫害种类多,有食叶性、吸汁性、地下危害等,其从卵到成虫,学生识别困难。同时,市场上防治病虫害的杀菌剂、杀虫剂较多,登记的各类农药高达2000多种,学生使用农药比较茫目,致使虫害防治时针对性较差,农药利用效果低。
《植物保护》课程是本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解植物病害、虫害、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重点讲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手段、及如何预测预知病虫害发生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学生具有对本地植物常见病、虫的综合防治能力。
(二)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与社会需求调研,发现如何对病虫草害进行有效防控是目前农业面临的很大问题,而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各相关部门及应用单位所急需的。同时,通过与学生交流,也发现学生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有很大兴趣,也特别希望了解当前社会病虫草害防治的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希望为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储备知识。因此,在进行《植物保护》教学时,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研讨式教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设置田间病虫草害识别、农药田间应用技术、药害识别等教学实践。教学时由老师提出问题,而后学生进行田间实地调查,然后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再分组讨论各方案的实用性、合理性,最后由各组组长总结汇报,教师点评,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授课时,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必需”即目前农业上普遍存在的,急需掌握的知识点,“够用”即以农业需求为教学内容,不要盲目扩展知识点以免学生难以接受理解,特别高职院校《植物保护课程中》,更应以实践为主,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将与虫害防治关系不大的知识点以学生自学为主,生物防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作为重点讲解,可详细讲解目前生物防治所采取的常用措施和方法;在讲授“病害识别与防治”时,只选择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病害发生较重的1~3种常见病害进行讲解,如农作水稻部分,可重点讲解烂秧病、赤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措施部分,可结合田间实际,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对某病害进行辨别、分析,补充讲解该病害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瓶颈结合,今后在生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当然,由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受气候影响因素较大,季节性较强,因此,植物保护的教学内容安排应结合季节进行,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多进入田间地头,结合生产完成实践操作。
三、结语
《植物保护》课程是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为主要依据,以就业、职业发展为导向而进行的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生产实践和理论探究中强化感性认知,进而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将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植物保护》课程,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秀,陈红军,李静波等.研讨式教学法在《农药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179-180.
[2]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195-199.
作者简介:
崔丽红,女,副教授,硕士,现主要从事园艺园林教学科研工作。
王霞,女,学士,讲师,研究方向:农学教学科研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