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的非语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关注了人文,却淡化了语文,注重了开放、多元、拓展及综合,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本真和自我。语文教学还应回归文本和课堂,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夯实学生语文素养,教出“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味 教师素养 诵读 品味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58-01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下面我从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春酒》一课,谈谈我追寻“语文味”的过程。
  一、魅力语言,引出语文味
  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的语言必须先有“语文味”。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上课时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春酒》时,先给大家播放MTV《外婆的澎湖湾》并让大家一起唱,引起大家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然后配乐导入“童年是人生的春天,童年是梦想的摇篮,童年是智慧的花蕾,童年是幸福的代言。每个人都有难以忘却的童年,哪怕历经风雨,哪怕曾有伤痛。因为那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为学习课文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整体感知”之后我用一段过渡话语言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陶醉吧!”
  二、动情诵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如《春酒》中我喝母亲酿制的八宝酒时有这样一段话“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先让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语意,然后再品读,抓住关键词“恨不得”、“三大杯”、“一点点”、“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反复读,细细品,头脑里一副画面就出现,母亲的关爱,孩子的顽皮,八宝酒的好喝,那种欲喝不能,欲舍不得的神态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字里行间的韵味就了然于胸。
  三、嚼詞析句,品出语文味
  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只有细咀慢嚼才能品出芳香的语文味。教学中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湛词句与其相近词句进行比较,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比较,推敲感悟课文语言,对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极为有利。课文结尾说:“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如果把结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会怎么样,学生两句边对比边读,就忽然顿悟,原来反问更能突出作者此时怀念、留恋、伤痛的情感。
  四、引导想象,写出语文味
  “文有以不言者”,名家都很擅长在文章中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其作品语言精练,内容含蓄,“语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
  如《春酒》的“拓展延伸”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琦君的一段临终遗言,并配以音乐动情朗读给大家:“思乡是千百年来,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节。这位一直在心灵深处寻找归乡之路的女子,是否会踩着满院的花香,杖履点叩着当年她牵着母亲的衣角走过的青石板,寻着童年的梦而来?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紧接着趁热打铁“可是她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再也见不到日夜守护她的母亲了,也再不能品尝芬芳甘醇的八宝酒了,我们只能祝愿她能梦回故乡。试想一下假如琦君梦回故乡她会对母亲、乡邻、八宝酒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每位学生的心灵,他们都想一吐为快,把压抑在心中的情感思想倾诉出来,结果自然就会入情入境,心灵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高度融合。
  总之,充盈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缕晴和的阳光,温暖着你我的心房。散发、流淌、洋溢、充盈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我们相信只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精神的品位,语文味定会在语文课堂飘荡!
  参考文献:
  [1]梁龙超.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J].考试周刊.2016(86)
  [2]骆亚军.让语文课堂纪律管理充满“语文味”[J].生活教育.201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