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适时捕捉生成良机,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老师被“生成”牵着鼻子在走,语文教学没有了边界,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那么怎样让生成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关键词】 教学;课堂;生成;动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用“五并非”来论什么是好课:“并非是程序井然的课,就是好课;并非是环环相扣的课,就是好课;并非是设计严密的课,就是好课;并非是行云流水的课,就是好课;并非是人人称道的课,就是好课。”“五并非”论深刻地指出了课堂生成的特性及其重要性。“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改中,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老师被“生成”牵着鼻子在走,语文教学没有了边界,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 那么怎样让生成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一、精心备课,预设促生成,营造语文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及时调整预设、开发有效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更是为营造浓浓的语文味做铺垫。
  1. 备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
  2. 备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生成性。因此,全面地了解学生,预设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前提。
  3. 及时调整“预设”。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一旦没有预见到学生的生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4. 开发有效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合理的开发、筛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
  二、生生合作,互动中生成,构建语文味
  在近几年的教改实验中,我们将小组合作与学习共同体有机结合,建构课堂合作文化,通过组间互动,在碰撞中生成,引导表达的规范,深化思维的深度。
  我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批注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在自学、小组讨论后,我请了飞燕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号:当你在这种环境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赶紧离开)
  小组长:但母亲却没有离开,她要挣钱养家啊!母亲多么的不容易啊!我想通过我的朗读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4号: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板书:瘦弱。
  小组长:读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我仿佛看见了母亲那瘦弱、弯曲、伸不直的背。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呢?
  其他小组补充:我看到了疲惫的、苍老的、脸上长满皱纹的母亲。我看见了眼睛布满血丝的母亲。
  师:是啊,我曾经那年轻、美丽的母亲到哪里去了?这段话运用语序的倒置和3个慢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瘦弱、劳累的母亲形象。把你的感动,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小组长:这样拼命挣钱,你们知道母亲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吗?
  生开始大胆猜测:“几百元”“一千元”……
  小组长:让我来告诉告诉你们吧,别吓一跳!我们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妈妈一个月能挣29元!一个月有30天,你们算一算,母亲一天可能挣多少?(9角钱)作者想要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母亲拼命地干——两天!但是母亲对待我买书这件事却特别支持。
  小组里2号同学交流:“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通情达理,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师总结:同学们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词句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并能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深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遍吧!师深情引读课文。
  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一般的思维,是符合这篇文章逻辑的思维,是语文独特的思维。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思维碰撞,最能促进精彩的生成,建构语文课堂独特的风景,语文味十足!
  三、把准教点,策略导生成,赏出语文味
  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字词句段、修辞手法等的品鉴,赏析文本中作者精辟的用词用句,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促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由表象认识走入深层次的体会感悟。语文课堂一旦具备了这样的特征,“语文味”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以“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几个简单的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简单清楚。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先朗读,用心去发现文本,然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生1:我发现第一段中的“骚扰”写得好,它写出了作者对小飞蛾的讨厌却又无可奈何。
  师:这位同学从词语的角度进行品味,理解得很到位,请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2:我发现“我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一句中“跃动”用得准确,它把小飞蛾为了求生而努力挣扎的动作写出来了。   师:是的,作者用了“跃动”这个词,写出了小飞蛾为了求生所做的努力,那老师的问题来了,谁还能用另一个有关于努力求生的词来替代它呢?
  通过老师及时的引导,师生、生生互动,搭建起和谐交流的桥梁,促使学生由对文本中逆境生命顽强求生的由衷敬佩,转而设身处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感悟生命的可贵。学生再带着理解朗读句子,课堂就赏出语文味了。
  四、挑出“矛盾”,激疑诱生成,凸显语文味
  语文文本常常有些看似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恰恰是表达的精妙之处,所以课堂教学就要求老师要能敏锐捕捉文本的“矛盾”,激发疑问,诱发生成。如我们学校王老师教学《乡下人家》鲜花轮绽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句时,就抓住矛盾激疑:“朴素”与“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乡下鲜花怎么能说既朴素又华丽呢?诱发讨论:联系生活做对比乡下人家种花的品种、种花的地点、种花的方式与城里有什么不一样?“乡下人家门前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幅怎样的画面?通过交流碰撞,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对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样的激疑不仅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让他们体会到语文课独特的美感,即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文化美。
  五、合理评价,纠错引生成,再现语文味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预设所有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新的问题,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不断出错、纠错的地方。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灵活、恰当、人文、语文味地进行评价,教师勇于在语文课上自我纠错,也要鼓励学生纠错,以文本里的言语运用为出发点,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起到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作用。
  我校孙老师执教《狮子与鹿》一课,在接近尾声时,有学生问:“老师,鹿的角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装饰,我在电视上看到,鹿的角还可以当作武器来保护自己,所以我认为鹿的角也是有用的。”问题问得很突然,怎么引导呢?一是直接跳过,按部就班往下走;二是让学生相互讨论,让课堂在辩论中升华。沉思片刻,笔者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你的知识面很宽广。”紧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起立:“老师,我知道他说的是北美的大驯鹿,不是我们书上说的梅花鹿,大驯鹿的角又大又强壮,而梅花鹿的角太细了,不适合战斗,所以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说不定大驯鹿看到狮子的影子就跑了,大角用不上。”接下来的讨论愈发热烈……最后,老师出示了有关鹿如何躲避狮子猎杀的知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回归文本的主旨。学生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课堂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讨论、评议的那一刹那,学生头脑里的枷锁便不能打开,课堂中的发现就越来越少,课堂上的思考也就不会深刻,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很难再现了。
  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当我们精心备课,把准教点,挑出文本中的“矛盾”,适时把握住课堂的动态生成,引导學生通过赏词析句、感悟评价,师生、生生互动,搭建起和谐交流的桥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发现就越来越多,课堂上的思考也就越来越深刻,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课堂自然就会充满浓浓的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 张建芹. 建构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5).
  [2] 吴雅雯.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J]. 语文课内外,201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