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把好关,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课前预设出发,到课堂生成和课后反思,着重介绍了几种让预设更好为生成服务的方法和课堂内生成需要关心的几个小问题。
关键字:课堂预设 指挥者 课堂生成 课后反思
叶澜教授对课堂的理解是:“课堂应是面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预设与生成是对立而又统一,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这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就会让我们的课堂生成不能跟预设完全重合。那么怎样让预设和生成之间和谐相处,达到动态平衡呢?
一、课前精心预设、为生成把关
(1)预设的指挥者。①《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总指挥棒。在该书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教师应充分理解科学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充分了解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②《科学中考考纲》是我们的指向标。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考试却不可避免。那怎么样能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收获一个理想的中考成绩就显得比较重要。中考考纲对考试性质、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都做了明确要求。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安排,避免“题海战”。③教学目标是我们的根本。《初中科学课标》表述是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它不可能把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应该有什么样具体目标的程度。因此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我们一般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预设的分类。①弹性预设。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而保留足够的空间。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基本目标。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来修正我们的课堂预设。②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和预习,一直是我们老师讨论的一个焦点,有些老师认为,科学课不需要预习,预习后会失去神秘性。我认为适当的预习还是对我们有帮助的,因此,我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也可以作为一个课堂预设。③教学环节预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或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几个步骤完成。可能每个教学步骤并不会完全照着老师的意愿去实现,但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必须提前设计。④学习方式预设。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等等。新课程提倡开放式课堂,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个统筹的安排,对学生有个清晰的安排。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课内重视课堂教学,强化生成过程
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在做好课堂预设的前提下,我们要营造一个互动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中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1)认真观察學生的反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们上课的重心不是我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多少。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微表情。比如说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心领神会的笑一个;如果他不懂这个题目,他会有些小动作,皱个眉头啥的。假如说讲解的例题同学们都觉得比较简单,我们就可以及时更加预设,下一题就可以换成让学生来自己板演;反之则再加一个例题。
(2)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学生做错题目很正常,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引导,通过分析、比较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等方式,把错误信息转化为新的学习过程。
(3)及时给与学生肯定。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未必是老师你所需要的,尤其是导课的时候。这时,老师不应该一味的追问: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而是先肯定他的答案,然后问他或者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三、课后进行反思,巩固生成的效果
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写好反思显得尤其重要。一节不管多么完美的课,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并加以总结。每一节课后,我们都应该加几句反思。这些反思可以为我们下一次的教学提供经验,每天反思一点,日积月累,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夏伟娟: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