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英语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技术发展、时代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更新,要求优化英语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给出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强调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等内容,为后续具体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17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7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前言
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二者均以语言为基础媒介。就英语而言,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渐渐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拟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革新,并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本导向,展开具体分析与探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汇量更大,二是教学牵涉到的专业性更强。结合英语教学的一般特点,可以发现语法内容在大学教育之前已经较为多见,是一个持续、缓慢积累的过程,进入大学阶段后也不会出现“质”的变化,但词汇量的增加却显著区别于高中、中专。此前学者的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每日接触到的英语新词汇约在5-8个之间,而大学阶段学生每日接触到的新词汇,数目往往在15-40个之间(含四级考试要求),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学习。专业性方面,大学英语开始出现商务英语、交际英语等多种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学习重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学生掌握了语法和词汇后,还牵涉到词汇的组织、语言的加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多挑战。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牵涉到两大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持续进行知识积累,二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知识积累方面,考虑到英语知识的多变性、复杂性,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以量变的积累寻求质变的提升,整个过程是缓慢而持续的。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大学阶段则需要快速予以提升。很多学生能够掌握词汇、语法,但在应用时却缺乏经验和技巧,如商务英语中多变的语言搭配形式,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语言,可能难以理解。此外,大学阶段学生开始进入社会进行见习,企业在用人时,也更重视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岗位要求,而不是在卷面上获取了多少分数。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最高,也是后续工作中寻求提升的重点。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
(一)资源有限
资源的有限性,极大限制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所谓资源有限,主要是指可拓展资源的不足。目前大学教材以及教师的英语水平,可以满足基本教学的需求,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的知识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挖掘和传递,教材的运用也往往呈现重点集中、零散知识被忽视的问题。
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照本宣科,教学时内容没有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很多教材来自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虽然陶冶情操,但是内容枯燥,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如教学内容为“旅游英语”,在该类别的教育中,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核心,之后以习题进行学习成果检验,在120分钟的大课中,教师的时间安排也往往以上述两项内容为基础。假设课文重点为某景区的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对景区的历史、现状等进行逐一简述,学生也只能抓住课堂内容,资源总量小且无法完全应用。
(二)學生学习过程被动
当前大学教学中,教师依然作为主体,学生多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这与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相违背。在此前研究人员的调查中,现代大学80%的英语课堂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如国内某知名英语学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人员发现在60分钟的英语课堂内,教师往往进行35-45分钟的知识讲解,5-10分钟进行习题练习,剩余少量时间进行提问或者由学生自学,这一时间安排计划中,学生完全称为学习的客体,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核心开展的。部分学生表示,课堂内虽然允许进行自由讨论,但时间较少,难以获取有效成果,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占据大量时间进行知识传递和灌输,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意愿,从长期成长的角度来看似乎弊大于利。
(三)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未得到重视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主要强调实用性,而非日常交际,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来看相关情况并不理想。在针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超过85%的高校.90%的英语专业,在进行学生英语能力考评时,依然采用传统的卷面考核法,对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重视。在开展口试环节的少数高校中,口试的内容也较为平常,无法有效起到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如研究人员在北京某高校中发现,教师考评过程中应用了相同的题目,后接受考评的学生可以借鉴此前学生的答案,这样的考核,价值是难以保证的。
三、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构建问题教学模式
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可强调构建问题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化设备营造问题环境进行教学。如进行“教育英语”相关教学,教师可以选取英文原声电影,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为课件,在剧情发展的某一些关键节点提出问题。选取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以马桑被击中眼睛一段作为节点,提出问题“学监会怎样处理闹事的学生?”给予学生5-10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完成后,要求学生站在学监克雷芒马修的角度,以英语表述讨论结果,一方面培育了学生的“教育英语”知识掌握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在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要求重视问题的价值性和可讨论性,避免应用无意义的问题牵扯学生精力,应始终以教育作为基本原则。 建议教师对英语课堂设计再思考,科学设计出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1)建议英语教师为学生设计主题引导下的教学内容。以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目的,在课堂中整合语言知识技能,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认知基础。(2)建议教师设计情景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活动的问题化与活动化,提高学生知识储备能力,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新的知识,不断对知识进行加工,面对新问题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理解能力,让学生们学会用英语表达文章意义,从而塑造正确的英语文化价值观念,能够将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充分结合,实现英语思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二)强调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信息化教学的显著优势,是可以实现多元化教学,即将线上教学融入到常规教育工作中,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室、局限于课堂时间的弊端。如教学内容为“旅游英语”,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选取部分带有关联性的知识内容,制作为数据包,发送给学生。数据包中包括基本资料、题目模块等,要求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针对数据包中的各项内容写就一篇文章或者用语言进行重点资料提炼加工,录制一段语音,发送给教师接受远程指导,或者在下一课时中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肯定积极部分。从而利用详细化环境实现教师的多元化延伸,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考虑到教师精力有限,线上教学的开展可以分组进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完成学习,写就文章、录制视频后,在组内进行评估和审阅,由其他组内成员进行错误指正。每组设小组长一名,总结组内多发的学习问题,上报至教师处进行集中处理,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重视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对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大学课堂时间较长,且学生学习压力不大,教师可以重新进行课堂内容的安排,将时间拆分为若干部分,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结合一般性教学要求,给出分配建议如下:
师生互动应作为后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如在上一小节中论及了线上教学,教师可以将下一课时内容通过线上传递的方式告知给学生,进入课堂阶段后,以学生课后的学习成果为基础,针对核心问题安排讨论,以讨论结果作为核心,进行互动。如学生针对“商务英语”中俗语的使用存在分歧,进行了讨论,教师可以在互动环节与不同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并要求其他学生分析对话中的问题,给予指正,借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特别是大学英语四级与英语六级考试,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建议教师为学生们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文章,让学生们阅读文章以后与他人展开交流,相互讨论心得体验,在互帮互助的同时感悟文章的主题内容与段落大意。最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实现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
(四)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实施讨论式教学方式
为保证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保证信息化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用了多媒体设备,讲解到某地外贸情况繁荣,为直观使学生感受该地的商贸态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图片、视频直接调取资料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就互联网图片、视频进行现场英文描述,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由于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手段普遍单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正朝着信息化教学模式方向延伸。在教学实践中,建议教师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用英语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式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為学生们毕业以后的继续学习与工作提供沟通保障。
最后,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还应革新现有的考评方式,将英语口语、卷面等两项内容共同作业考评对象。建议卷面分数占比为40%,日常学分占比30%,口语占比30%,在期末考试阶段,每名学生均通过网络获取口语试卷,允许学生收集资料为口语测试做准备。考评开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遗漏、发音等各方面做出综合评定,将评估结果纳入考评的总分中,提升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程度和水平。
2019年1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联合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雅思、普思考试对接研究结果,这标志着中国英语语言能力标准与国际考试接轨。通过这种方式,英语语言测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更加科学,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语言测试的改革。对接结果具体如下:除了两类考试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考试单项与量表对接,雅思考试的总成绩也将与量表对接,最终形成了普思、雅思考试各技能与总成绩对应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临界分数。由此可见,强调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语言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衔接与英语教育“一条龙”,帮助学生在国内外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总结
综上,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自身特殊性,需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予以教学效果的提升。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资源有限、学生学习过程被动、语言运用能力未得到重视等实际问题,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可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强调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同时重视课堂互动,对考评方式进行革新,以实现信息化资源的有效运用,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5):70-71.
[2]李强.基于教育生态学分析大学英语信息化课堂的构建思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1):136-137.
[3]袁晓伟.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408-4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8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