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学科在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关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数学又是一门对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学科,针对初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现象,文章就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进行的指导和关注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策略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希望能帮助学困生实现数学学科的进步,为日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是三大基础学科加深学习的关键阶段,是基础学科由易到难的重要过渡阶段,而数学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对未来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不可避免地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初中数学,又极容易出现“学困生”情况,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学习数学有着恐惧心理;部分学生可能想学好数学,但是方法不当,导致努力一直没有成效;剩下的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厌学心理而导致上课不专心,数学成绩提升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减少学困生现象的发生。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困生,就如何进行不同的课堂教育策略方法进行分析。
  一、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数学学科的有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思考逻辑。对比其他基础学科,数学教学的主要侧重点在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思想在数学学科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有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要求数学教师的思维是清晰的,表达是准确的,感染力是极强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是组织规范、逻辑科学、条理清晰的一次严谨思维训练。其次,有效的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是思维训练的主体,不仅教师要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考逻辑,学生也要参与进来,进行积极正面的思维反馈。有效课堂,必须是师生间充分互动、思维火花相互碰撞的一个平台。最后,有效课堂应当有持久的影响力,即一节数学课里所教授的方法和思维,应当能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持续帮助甚至让学生受益终身。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才能对学困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对学困生在数学课堂的困难进行逐一解决。
  二、数学学困生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1.详细讲解,通俗易懂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往往不是独立的,数学的深入学习往往要建立在初级学习的基础上,一旦初级学习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理解断层,导致后面的深入学习无法进行,这也是部分学困生认为数学越到后面难度越大的原因之一。
  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了帮助这部分学困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教师应当进行耐心的概念讲解,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时候,可以尽量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概念对其进行解释。将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和通俗化,避免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情况。同样,对于开始阶段数学学习时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应当予以更耐心的指导和讲解,避免其数学学习出现理解上的断层,影响日后进一步的理解学习。另外,因为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能无法做到每一个概念都解析得清清楚楚,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困生课下积极向教师或其他学生求助,或在课堂结束时列举生活中典型的例子加深学困生对抽象难点的理解。
  2.友善鼓励,建立信心
  初中生觉得数学学习比较艰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数学学习的进步确实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题或测试,但也正因为大量的练习和分数的直观评比,导致学困生在数学练习中遇到挫折的次数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会丧失信心,認为自己学不好这一门学科,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商产生怀疑。对这一部分学生,数学教师关注的不应是现阶段学困生与其他优秀学生相比的数学学习成果,而应当更关注学生的进步。若该学生在数学教师合理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心。
  具体说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点不应全部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提问,帮助其树立一定的自信心。例如,学到有理数乘除法这一章时,选择难易程度与课后第一题相似的最简单的习题来随机提问学困生。在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在课堂上予以肯定和表扬。尽管在教师和大部分学生看来,这是一道简单不过的题,也许没有提问和表扬的必要。但经历这样的提问过程以后,学困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加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需要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时期,当众表扬可以建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励学困生更有动力去解决困难,缩小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
  3.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对数学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十分有趣,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思维博弈和竞赛。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充斥的只有复杂枯燥的计算,从而出现了数学厌学的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佳而成了数学学困生。这时候,数学课堂的兴趣引导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类学困生对数学的态度。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仅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硬的数学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关注学生的态度变化,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初中生普遍好奇心比较旺盛,新鲜多变的事物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有趣的现象与数学问题巧妙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愿意去学习数学,愿意学好数学。
  相比其他学科,数学等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更能和现实话题相结合,更容易达到举一反三等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在此优势的基础上,数学教师不能只教授数学学习方法,更应该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能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让这一部分的学困生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将能形成良性循环,在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通过数学教学课堂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课堂理念的创新,数学教学课堂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数学教师才能帮助学困生摆脱数学学习的困惑,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奠宙,李士锜,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凌光玉(1965—),男,壮族,广西平果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