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外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还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学习方法。选取以地理实践力素养为导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的两个案例,探讨利用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具体过程和可行性。
   关键词:地理小课题;地理实践力;探究过程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地理核心素养越来越被地理一线教师所重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地理小课题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辅助,学生探究活动过程能很好地诠释地理实践能力,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关于房屋间距布局的合理性探究》和《制糖厂的调查研究—以石牌制糖厂为例》为例,揭示其所运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下简称《房屋间距》和《制糖厂》)
   一、主动探究,“落”实行动
   刚接触地理小课题,学生往往比较迷茫,不知道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不妨让学生从学过的地理知识中找找答案。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让学生找到研究的方向,更能为我们的学科服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生在研究中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1.分组
   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的分组一般是由学生自行组合,他们可以找地理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三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达成共识,在后续的研究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2.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首先是选题。小组成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内外知识积累和实践基础,提出各自想要研究的课题,并陈述其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然后,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确定一个课题。例如,一组学生在学习了太阳高度角及其计算的知识点后,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房屋间距的安排是否合理产生了兴趣和疑惑,并想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就这个问题学生来咨询笔者相关的实验方法及计算方法,以便安排具体的行动。另一组学生根据区位因素所学的知识,受到启发想要调查身边的产业。针对身边看到的大棚搭制成的糖厂,对于整个流程充满好奇心,准备深入走访调查。对这两小组提出的想法,笔者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
   3.具体行动(地理实践力专项活动行动路线)
   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参与实施,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对学生的方案修改如下:看地图认识并确定研究区域→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路线和活动路线→确定调查任务和人员分工→实地调查(数据统计)→调查结果的地图表达→调查结果成因分析。
   二、选取区域,因“地”制宜
   本文列举的两个案例,都确定了相应的研究区域。《房屋間距》是选取几种不同住宅区作为调查对象,《制糖厂》是以某制糖厂为调查对象。在开始调查研究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谷歌地图对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进行大致了解并绘制简易地图。《房屋间距》小组同学需要在当地这么多小区中选取自己要研究的典型样本,《制糖厂》小组同学则需要选取相应的制糖厂,并且制糖厂是这个区域典型的产业之一,区域特色十分显著。
   三、注重过程,巧“生”方法
   课题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的,不容忽视。教师在刚开始询问学生你打算怎么去研究的时候,学生基本上是迷茫的,只能说个大概,教师应引导学生写下自己需要什么,接着想想如何去获取这些自己想要的数据。
   1.研究过程中的挑战
   (1)《房屋间距》小组同学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这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测影长,如何去计算,需要哪些数据,这些可不是套用书上一条公式能够做到的。
   (2)《制糖厂》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涉及如何去跟农民沟通,需要设计哪些问题。
   2.研究中需要的地理能力
   (1)空间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能力即辨别方位的能力,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实践力之一。两组都需要将选定的区域在地图中标出,并在实地找到。
   (2)计算能力
   《房屋间距》小组成员各自对《地球的运动》这节中有关于太阳高度的问题进行回顾,合作探究出了一个公式,并且请老师指导。
   计算方法:
  
   (3)实验能力
   《房屋间距》选定测量方法:固定竹竿后,测量人员的眼睛与竹竿顶端与楼顶三点一线,测量人员分别将所需数据进行记录,一并更换不同身高的人员进行多次测量,从而得出数据。
   (4)绘制图表的能力
   《房屋间距》小组首次学习尝试用计算机软件绘制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并用表格形式来表达实验测得的数据;《制糖厂》绘制了糖厂的位置示意图、制糖厂的内部构造,并列表对比甜菜和甘蔗制糖的区别。
   (5)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两组同学都采取了文献资料查找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来了解相关信息。
   《房屋间距》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将冬至日的影子和房屋间距进行对比,再将城区与农村对比研究得出房屋间距、布局对房屋接受光照的影响,并给出合理建议。
   《制糖厂》学生通过对制糖厂实地调查研究,获知其地理位置、环境与原料的联系、经营的方式、生产设备、工艺以及产品的流向。部分关于制糖的历史以及红糖的功效,通过文献调查来获取,增加其真实性。整个过程中,学生走访了制糖厂,深入调查体验了甘蔗制糖的过程,通过对红糖制糖厂的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以及当地形成特定的产业链的原因。    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综合推导,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习惯。考察、实验、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素质中两个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因此,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改变单一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为载体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四、左右采获,“根”深蒂固
   此处“根”理解为收获。本次小课题探究学习,学生收获颇丰。
   1.知识角度
   《房屋间距》一组学生对于不同太阳高度下影长对间距的影响的认识原本只停留在计算冬至日的影长的解题中,今后,不只会套用书本上的情境公式,针对“房屋间距到底多少为合理”此类问题,还会将地理知识与数学相结合,对与房屋影长和间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制糖厂》一组学生不再只是停留在教材上甘蔗制糖厂是原料指向型工业这种表面的认识。对于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落实得更加到位精准。
   2.能力和思维角度
   探究过程增强学生收集资料、处理数据、阅读和绘制图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走向身边的小区和糖厂,走进真实的地理环境,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房屋间距》一组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测量、计算等多种形式,用地理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环境,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地理工具和原理,验证了生活中房屋间距的合理性。第一次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了解题过程并且将数据用表格呈现,为了体现数据的可信度,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式;《制糖厂》小组学生绘制了简图并标出糖厂的位置。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的实景图片,增强了读图能力。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是因为某地原料—甘蔗好,甘蔗好的原因是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这次学生亲自深入田地,走近农民,不仅是去验证这一区位因素分析结果,还意外地了解到了古法红糖的作用、市场及当地劳动力的状况。
   3.品质和情感角度
   学生对团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合作探究,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在这过程中小课题探究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写了“我的感受”,都有收获有反思,并将研究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在班级面前作了展示。
   五、活动心得及建议
   1.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要优势
   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是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评价,如下表所示。
   2.指导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的心得体会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从迷茫到跃跃欲试,再到凭自己的努力不断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结果,对真实情境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知识,还会被这样的学习方式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地理的魅力,学生的品格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理学习所要追求的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也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高中教育陷入读万卷书的困境。杜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地理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可实现、可感知的。地理实践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在这过程中,四大核心素养并非是孤立的,培养了地理实践力,对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提升也都有所体现。
   3.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的建议
   教师在组织指导小课题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教师引导。探究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可以说是有目标有计划地为课堂教学和核心素养服务的一次地理实践。
   (2)因材施教。相较于课堂教学,小课题探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不同学生参与的形式和得到的反馈都有所不同,应因材施教。
   (3)及时反馈。要从开始到结束密切关注每一阶段学生做的事情,对于学生的阶段性工作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评价多样。小课题探究活动结束后的评价要以学生为本,避免传统“非输即赢”的评价方式,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辅助课堂。小课题探究活动要多为课堂教学服务,鼓励学生多从学习的地理知识上寻找思路,其源于课堂又宽于课堂,应將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恩才.“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以《荒野求生》纪实节目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13-15.
   [2]陈祝清.开发地方性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以《镛城旅游》中探究性活动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参考,2017(5):69-70.
   [3]谢晋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社团活动设计与创新:以“观察月相”为例[J].中学地理参考,2017(5):66-68.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