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且阅读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故此,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以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为例,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主旨,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大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与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还要以作者的立场和视角,解析文中的思想和深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教授《老人与海》一课时,我们很容易发现课文中有大量人物的独白,而独白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必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尝試代入作者的表达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去感受去思考,才能有效解决疑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悟出,文中人物的独白真实地反映出桑迪亚哥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想法,它既表现主人公的坚强精神,也侧面揭示其孤独无助的一面。所以只有代入作者情境,才能真正逐步提高学习者的思维理解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薄书厚读的思维能力发展。
此外,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表达自我阅读想法,而在学生自我表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与思想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深挖课文中心思想和作者内心感情的表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从思考问题与答案中发现二者之间的规律关系,而发现规律关系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学生自主地不断应用该思维能力,解析更多的阅读例子,就可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发展的纵横性,提高思维维度的丰富性。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代表作者内心感情的句子,并且解析作者内心感情与客观景物存在的规律关系。多数学生会觉得内心感情的句子,肯定是深奥的,或者是诗词优美的表达形式。事实上并非如此,作者直接用直白的语句表达出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作为全文核心的关键句,是能够看出作者内心的变化,如,描写出门时的忧愁,到看到荷塘周围景色时透出淡淡的喜悦,再到回家时淡淡的忧愁。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领者,而非主导者,留足学生思维探索的空间,有效通过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到主观意识的认识,通透及深层次地认知到课文的情感与景物的规律关系,从而在遇到类似的题材时,便能快速解构,遇到不同题材时,不断进行思维发展与提高。正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审美意识与语言能力
审美意识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能力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能力,也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以具体细化的态度,体悟咀嚼语言符号背后表达的意蕴及道理,即达到感悟语言的形象美、意象美、心灵美的教学目的,综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发展。
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赏析“月光如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的妙处。通常学生看到问题后,多数摸不着头脑,不知应该从写作手法还是从写作特色切入。实质上这一段话真正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动词”,在一个“泻”字上,它充分把月光柔美的形象美和朦胧的意象美,具有张力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因此把精力全部投入感悟发现语言文字组合的规律性上,以提高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兼顾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意识,体悟作者是如何运用优美、深远的文字表达丰富意蕴的。激发学生拥有审美意识,督促学生通过已知生活经验中的“美”,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达到在语言与建构的规律运用上还具有良好的美学意识,更好地达到创造“美”的语言表达。故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立足语言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采用复合型的教学方式,务实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的洞察能力→学生自主创造新的“美”的能力发展,有效保证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可持续增长。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一门集一国之语言与文化于一体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内容包含经史子集、文物典章,文学类和实用类文章兼有,不管何种类型的文章都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创作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文意,自然离不开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历史文化、创作环境和作者心理。例如要理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深意,就要了解当时东晋的社会状况和当时士人的心理状态,还要了解先秦以来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否则就只会以“贴标签”的方式理解作者的淡泊名利。不了解中国士人阶层的文化,就很难理解知识分子的心理,也就很难理解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雾一样迷茫的愁绪。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朱自清作为清华大学的教师,带着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对旧中国的不满而发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感叹,其中也包含着他对自由生活和美好时代的向往,这正代表了当时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呼声。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的同时,知识分子的正直及责任感的种子便已播撒于学生的内心,也会激发他们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而语文教师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教师要基于“教”是为了更好的“学”的出发原则,围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有效地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学科素养的有效建构与形成。
参考文献:
[1]丁梅荣,杨生栋.浅谈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6-37.
[2]孙文静.借助经典文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9.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6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