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基于思维导图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高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思维导图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充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高中地理教学真正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維导图;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04-01
  前言
  高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比较繁重,而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核心教学目标,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路综合素养,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中有更好的前景。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思维进行可视化促使学生大脑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影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单纯的通过题海战术已达到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被动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与思维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理论文字与色彩丰富的图像向融合,构建出更加丰富的地理教学课堂,促使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1]。
  2.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习惯。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单纯的依靠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知识点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习惯及能力,因此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方法成为影响学生地理成绩的主要因素。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转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笔记以及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导图绘制方式,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的价值。
  例如在《人口与环境》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将关键内容和教材有效的结合,就能找到内容的核心就是“人口”,丰富教学内容:第一层次的分支是在于人口的增长模式、合理容量、迁移和地域文化;第二层次的分支是第一分支的延伸,这两个层次的学习都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与延伸,进而能够根据思维导图的发展模式进行第三层次的发展,比如人口有着怎样的变化、最大容量是多少,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有利于个性化思维模式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措施
  1.深入了解学生思维方式。
  高中地理教学被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及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与掌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想要有效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思维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措施,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谈论研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2]。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寻找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农业”进行知识点的谈论探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思维能力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在书本知识讲解完毕以后,首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梳理这一章节的关键与核心内容,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并加强其记忆。首先应该从这一章节的整体出发,也就是章节的核心——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之后引导学生学习区位和地域的形成,之后分析这两个核心点所讲述的具体内容。如“农业区位”中的定义、区位因素、区位选择的实质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而区位因素主要有两点,分别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而自然因素相对社会因素更加的稳定。
  2.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需要通过良好的色彩及线条,使学生将图像与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联系,促使学生全面提高大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地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工具,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思维导图充分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使学生打破传统的定向思维形式,转变学生单一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联想、猜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及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案,达到有效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目的[3]。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不仅能够思考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能够有效的进行自然灾害的比较,明确掌握其共同之处及区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各种威胁,从而引导学生能够逆向思考出自然灾害的益处,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促使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措施,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大多以高考指标为基准,教学及学习评价单纯的依靠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定,这就导致教师及学生过分注重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生个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思维导图课程评价体系不应单纯的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还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更加客观准确的进行评价,使教学课程评价更加具有人文性,评价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中获得过多的学习体验,评价还需要以积极性为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最后还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
  例如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时,就可以将知识点设计成知识网络,当学生将章节内容学习完成以后,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与设计,老师则需要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找出其中的缺点与优点,给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在该过程中,老师需要指导学生采取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的知识点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确保创新思维得以拓展。
  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美珍.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241.
  [2]蔡海燕.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88.
  [3]徐瑶瑶.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