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问题的及时沟通,提升了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说明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以便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得到大力推行,使得教育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對于继续教育而言,信息化教育起到更有利的支撑作用,使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逐渐走向高效化、信息化和自由化,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的学习资源。因此,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推进的必经之路。
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继续教育为社会人员的能力培养,专业培训和能力拓展提供了方便之门。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继续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管理,既可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又可以驱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从而为行业发展、市场动向、技术需求和人才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信息共享,行业及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都会逐渐突显出来,从而激励各方积极应对来补充漏洞,弥补不足,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继续教育提供长久的资源共享,及时更新的专业内容,为相关人员智能化学习提供全面服务。在信息化平台上,需要的人员可以免费进入平台根据自己的专业和需求等选择学习教育内容,还可以在智能手机的帮助下,实现继续教育的随时随地化,个性化和自由化。这种信息化的继续教育更能激发相关人员的深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信息化汇通渠道进行问题反馈和评价等,从而促进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积极改进继续教育模式和内容,使继续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继续教育走进信息化后,学校、教职工、社会相关人员等都参与到信息化平台中去,使继续教育更加高效。同时,与继续教育有关的政策、管理方案、资源共享等环节都得到优化与提升,继续教育逐渐走向智能化,学习人员的学习效率更高,掌握的知识更系统,专业能力更突出。
2 新时期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定位
2.1 目标定位
在新时期,随着电子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环境条件,实施信息化教学是必经之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继续教育将实现高效率化,广资源化和教育全范围化,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新时期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型和全能型的综合人才,从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走向本位深化改革,时空因素不再是限制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各行各业有需求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在这样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职继续教育将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优化资源,加强横纵研究与探索,从而使行业水平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大大缩小,推动继续教育走向公允化。
2.2 形式定位
第一,继续教育的生源除了在职函授外,还有成人高考所招生的学生。他们也都是选择脱产、函授或者是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在夜间大学来完成继续教育。脱产教育时在时间定位上有两种继续教育形式,一是高中直接就读本科需要四年完成继续教育;二是专科升至本科需要两年时间来完成继续教育;而函授和夜间大学所需要的时间在高中升本时需要五年,专科升本则需要两年半的时间;第二,在新时期,信息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继续教育成为新的教育形式,以远程在线教育为代表形式。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的选择与学习,学习效果更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给予学历证书并会得到国家认可;第三,继续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自学考试。通过自学考试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此方法以自学为中心,以社会资助为框架,以国家考核为基准;第四,电视大学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地位。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破时空限制,而且面向社会,想学习就可申请。因此,这种形式也是信息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补充形式。
2.3 优势定位
在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走向信息化,其优势更为突出。第一,经济性好。主要表现在费用低特性上;第二,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具有国家认证的学历证书,证书与高校证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价值也相同;第三,继续教育招生条件低,考试要求高。这样的管理模式优势在于对学生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主动完成必修课程并获是证书,素质成长和能力成长都是有目共睹的;第四,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显自主性,以兴趣为出发点地能更好的完成学来;第五,继续教育合格的学生,不但有了正规高校的学历,而且高校还会提供就业机会,学生可从能力、兴趣、专长等入手来选择合适的职业与岗位。
3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
3.1 加强对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落实力度
继续教育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创新和创造的源泉。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从理念上对信息化继续教育加以重视,通过思想塑造,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作为工作的主方向,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层层落实,组织协调各有关机构和部门,使信息化得到完善和健全。首先,在理念上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为信息化的完善提供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其次,在思想上重视资源调配,对信息化资源进行融合与共享,实现科学管控;最后,校领导主抓思想落实,在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起带着作用,保证信息化建设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节奏地落实。
3.2 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并完善相关设备和平台建设
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首先,做好资金调配,使硬件设施得到升级改造;其次,做好空间规划,为信息化配备足够的场地空间,用于构建网络教室、信息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使高职院校形成设施完备、信息化成熟的继续教育中心;最后,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开发工作。信息化平台包括综合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继续教育平台、管理平台和科研平台等。每一个平台都拥有可以接入总管理系统的分系统,每个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与互传,使得信息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展现出来。这些设施和平台的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各方领导的思想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发展来考虑问题,加大投入,多方努力,为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寻找更多的资源,从而为校企深度合作打开可行之门,更好地体现高校的文化服务功能。此外,高职院校还要积极与行政主管进行沟通与反馈,从而为政策倾斜、资金倾斜等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信息化建设不会意外中断,能够顺利形成体系,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3.3 借助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
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因素多,内容广,人员杂,其工作量大,是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是继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設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信息技术性工作,需要多方面考量和科学规划才能顺利实现。首先,信息化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一切工作都必须在相应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法规给予指导与规范;其次,高职院校要结合相应的法规来配套信息化管理制度,使继续教育更加规范、更加标准、更加可控可管;最后,针对信息化教育要做好绩效考核和管理,使更多的资源能够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做好文化服务。
3.4 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科研团队与教师团队建设
继续教育需要一定的教育人才参与,信息化教育更需要人才力量的投入。所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组建信息化建设的科研团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主要途径是吸引人才和专业能力强的信息化工作者,使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实现可持续化;其次,组建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教师团队,为继续教育的资源融合和开发提供人才支撑。主要途径加强培训,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为信息化继续教育提供知识保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俞.民办本科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
[2]曹群英,付辉,唐刚.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襄阳市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邢长明,杨林,刘一良.“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
[4]郑心愉.“互联网+”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其信息化管理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
[5]任毅,史雪莹,张振楠.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S1).
作者简介:李吟龙(1964-),男,陕西宝鸡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继续教育教学研究;丁春莉(1963-),女,陕西临潼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信息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李婷婷(1983-),女,陕西汉中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2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