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之“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的阐释: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文章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缺憾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分别从六个学期阅读教学“三位一体”助学系统设计和一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构建阅读教学体系。
关键词:部编本;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缺憾与原因分析
(一)授课按部就班,缺乏归类阅读
教师很少能够从语文课程的高度审视自己的阅读教学行为以及阅读教学内容,尤其是将初中三年的阅读教学进行归类,形成有序、整体的阅读体系。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教参,配合着课后练习来设计思考问题,简单随性地设计阅读课。这样的授课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
(二)阅读策略参差不齐,浅尝辄止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实际情况是,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枯燥的语文课堂而逐渐消减。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依据学生个体的喜好设计策略,规划时间的不确定性、任务的分散性等影响策略。教师很少从三年阅读规划的层面进行策略设计,更不用谈学生在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部编本”教材指导下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理念,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现状,试图从六个学期的宏观视角设计初中阶段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从一次完整的阅读单元训练纵观整个过程,从一堂具体的阅读教学课的微观角度尝试落实整个过程。
(一)宏观角度:六个学期阅读教学“三位一体”助学系统设计
我们在深入分析初中阅读教学的不足的基础上,根据部编教材的创新设计,选材的整合重组等合理布局下,加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更有层次地开展“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构建实践活动。
1. 宏观目标
六个学期的宏观角度的助学系统设计的归属点是: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我们的宏观目标分为:第一,七年级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七年级上册我们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下册则是精读、略读和浏览。此阶段的阅读策略是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配合阅读方法学习整体感知、品味句子、概括中心、理清文章思路等。第二,八年级教师带领学生在新闻、传记、游记、演讲词、科普作品等实用性文体中,培养这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能力。第三,九年级主打诗歌、喜剧、小说等文学作品,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并在文学作品中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助学系统的构建
善用教材的助学系统,构建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1)教读课文的助学系统
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课前的“预习”是教读课文的根基。课后的“思考探究”既是对课堂成效的验收,也是课堂的延伸。而“积累拓展”是学生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語言材料而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素养的过程。
(2)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
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配合“旁批”和“阅读提示”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设置旁批是为了给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重点、疑难之处。
(3)将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推向课文阅读
部编教材的着力创新之处在于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以“旁批”和“阅读提示”两个部分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旁批”随文设置,主要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同时向课外阅读和生活延伸。
(二)微观角度:一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部编本”教材已经将一个单元设计为:教读课文2~3篇,自读课文1~2篇,每单元推荐3~5篇课外自读,每册推荐6部整本书阅读。这样教师就能在常规教学中根据整册书的教学内容将阅读教学落实在每个单元中。
1. 教读课一课四台阶,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为课内自读搭建阅读支架
单元目标:1. 学会自主预习;2. 掌握阅读方法(难点);3. 学会整体感知课文,并借助关键语句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重点)。
台阶一:学会自主预习(落点:会读)。检查自主预习:1. 出示生字词;2. 概括主要内容;3. 了解作家;4. 划分层次;5. 跳读课文,抓关键信息。方法:投影展示,批改学生导学案。教师的行为:1. 巡视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2. 投影字词音义,展示例句;3. 注意学生字词音义是否正确,评价造句使用的修辞手法;4. 初步了解学生概括能力、截取信息能力。学生的活动:1. 订正字词音、义;2. 朗读字词音、义;3. 注意其他同学回答的答案与自己的异同;4. 学习同学的优秀造句;5. 自我检查是否掌握方法。
台阶二:写法学习(落点:读懂)。1. 写作手法及作用;2. 描写对比,情感对比;3. 线索、结构;4. 处理信息。方法:学生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的行为:1. 巡视,个别指导方法;2. 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为评讲筹备;3. 引导思考,形成答案。学生的活动:1. 观察表格信息,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解决问题;2. 快速订正;3. 从评讲中获得知识、方法。
台阶三:揣摩情感(落点:读细)。1. 例句展示标注分析方法;2. 学以致用;3. 分析归纳并把握主要情感;4. 对比、揣摩思想感情,为理解主旨准备。方法:学与导并用。教师的行为:1. 教标注方法;2. 巡视学生标注情况;3. 引导学生通过主要事件把握主要情感。学生的活动:1. 学习标注方法,尝试揣摩情感;2. 感同身受,达成共鸣;3. 形成能力。 台阶四:理解主旨(落点:领悟)。作业方向:伏笔、细节描写、发现生活。教师的行为:1. 提示方法:通过主要事件突出主题,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 展示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的活动:1. 按照方法,理解主旨;2. 了解要求,选择作业;3. 分类上交作业。
2. 一单元中注重落实双线延伸
双线延伸注重以活动为抓手,丰富阅读形式。课内的自读从圈点勾画的批注式阅读开始,教师每天抽取两位学生进行同一章节对比批注分享,在对比中提升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每周读完后,完成读书卡片。例如《简·爱》里写到“一条街的尽头开着一爿小店,橱窗里放着一些面包”,分享活动中发现有学生对“爿”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做了这样的批注,不但解决了生字的字音、字义,还为之后的阅读做了准备。课内自读部分也可以放手给学生自由批注。例如《核舟记》一文中,学生是这样批注的。第二节课学生根据“比”想到了“北”是否有关联,于是就有了关于“北”的知识分享。
3. 整本书阅读,归类阅读,对比阅读齐头并进
以《朗读者》作为熏陶渠道,在每周课堂中抽取周三一节课固定为读书会。由学生主持,从浅层面的情节活动入手,让学生进行分享。周末在校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日。列出每一学年要阅读的书目,要求学生按照旁批的方法进行阅读,读整本书。
对比阅读,归类推荐。注重阅读的延伸。例如,我们在八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列出了必读书目《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傅雷家书》是书信体,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是书信体的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书信体中不同收信对象的语言表达的理解。以上是纵向的阅读推荐。教师亦可以进行横向阅读推荐,例如同是傅雷的作品,教师给学生推荐《名人传》,让学生从国内外维度比较阅读,从古今维度比较阅读。
阅读的内驱力是“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实则是提升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在第一階段,教师要从学生的成功体验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根据新编教材的特色,教师运用朗读和默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共读和个性自读等策略中强化“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郭瑞,梁恕俭.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侯丽颖.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二外日语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5).
[4]刘生全.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取向分析[J].教育研究,200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