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能力发展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差异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更为重视实训教学,其肩负的主要使命是向行业企业输送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应是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还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政府职能发挥不足、院校职能发挥不足、企业职能发挥不足以及院校、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亟待调整。对此,在能力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应当强化政府、院校与企业等主体自身所承担的职能,同时协调好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能力发展理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2-0020-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主要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重点是通过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需从能力发展理论视角出发,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出路。
  一、能力发展理论概述
  能力发展理论作为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力发展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主要是指学习者通过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应该为学生准备完整的工作任务,以职业成长的发展逻辑为依据,将典型的工作任务系统化、逻辑化,构建出既科学又完善的课程体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面对初学者、能力提高、能手、专家四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及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完成对应的工作练习,学习者就具备了该阶段必备的工作能力。
  能力发展理论指出,学习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理论知识阶段、关联性知识阶段、功能性知识阶段以及相关深入研究阶段。其一,在理论性知识阶段,学生通过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工作任务的整体,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况。高职院校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保障学生理论性知识的形成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相适应。其二,在关联性知识阶段,学生在对职业有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职业能力在具体的生产情境中进行工作。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开展高质量的合作,借助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实践激情,促进关联性知识的形成。其三,在功能性知识阶段,学生需要应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特殊问题。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学生应准确分析和思考,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具体情况改进方案,开展有质量的工作活动,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增强自身责任感,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阶段,政府与企业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功能性知识形成质量。其四,相关深入研究阶段是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者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意识,能够系统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将所学知识有效整合,进行更为完善、系统地学习。高职院校、政府以及企业等主体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调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共同促进实训基地的健全与高效运用,保障学生在相关深入研究阶段的能力能够得到系统性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剖析
  (一)政府职能发挥不足
  政府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各级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相比于市场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政府仍存在职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导力度不够,规划方案设计不全面,执行不到位,缺少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其二,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少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政府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今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针对各方工作中存在的冲突,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协调方案,相关硬件设施不能及时检查维修、投入使用。其三,政府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以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二)学校职能发挥不足
  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其一,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具有局限性,缺乏与社会、企业的沟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难以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其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受到约束,评价过程缺少社会参与,不够透明化,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且缺乏专业化的评价团队,评价结果客观性不够,缺少借鉴意义。其三,缺少理念先进的教材,课程结构不完善。课程设计及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新意,針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缺少相应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需求了解较少,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在教材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企业职能发挥不足
  企业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本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因为企业参与不积极而使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其一,企业缺乏正确的合作理念,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企业对于高职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较低,认为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会损失企业利益,因此不愿与高职院校展开深入合作。其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缺乏与高职院校沟通的有效方式,缺乏社会担当,对于高职院校教学也没有做到全程参与,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表面化。其三,企业没有以自身优势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企业有优秀的硬件设施,先进的工艺流程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很少,相关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切磋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亟待调整
  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大主体。就目前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亟待调整,具体表现为:其一,政府与高职院校关系不协调。政府没有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对于相关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仍进行干预约束,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不足,缺乏与区域产业交流的主动性,也缺乏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其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仍停留在表层,高职院校与企业缺少高效的交流互动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提供各自的优势资源。其三,政府与企业之间缺少交流互动。政府缺乏针对企业的奖赏激励制度,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缺少积极性。
  三、能力发展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出路探析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高职院校、政府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应当在能力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强化自身职能,并协调与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强化自身职能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承担起主导高职教育的职责,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确立政府在教育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政府对于现有的公共信息资源、教育资源、资金资源应充分利用,为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政府要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工作,宏观规划,强化协商,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拟定具体方案,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社会认可度,明确指出建设的总目标、总思路以及建设的重点项目、具体要求,鼓励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工作设定新目标,监督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落实。
  其次,政府要优化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政府面对实训基地建设这一浩大工程,要努力做到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此,政府应合理安排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布局,将实训基地建设在适当位置,方便多个高职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其一,师资力量。教师资源是教育人力资源的重要体现,教师资源主要分为公办师资和民办师资,政府应保障二者平等的社会地位,使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都能享受相同的待遇。其二,实训内容。实训内容是指政府掌握的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实训技能、技巧、经验等,不同高职院校在实训内容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政府应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各高职院校在实训内容方面的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其三,设备资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硬件条件的支持,政府应全面掌握各高职院校相关硬件设施的具体信息,落实好相关权责工作,努力做到互通有无、物尽其用。
  最后,政府要加大对于实训基地的投资。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于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省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对中央财政予以补充;除此之外,市级政府也要承担建设过程中的相应责任,主动提供财政资助。
  (二)学校强化自身职能
  首先,高职院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主导,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服务于社会,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综合性、全局性等特点,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产业科技不断升级更新,国家对于优秀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强化自身职能,努力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出更多人才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院校合作办学的高职教育模式。
  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社会参与下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为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人才的质量要受到社会、市场、行业的多方检验。在此背景下,企业、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者应参与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对人才培养过程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展。社会评价由第三方机构执行,不受政府的干扰和限制,评价成员由企业、管理者、教师、家长等多方利益获得者组成,事先了解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保障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为保证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参考性,评价团队应从多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予以评价,既评价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也评价高职院校的软件条件;既评价课程设计,也评价教学过程;既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评价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满意程度。通过高质量的评价工作对高职院校办学予以监督,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发实训教程,编写实训教材,完善相关课程。高职院校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其一,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注重实用性,教材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断改进。其二,教材的编写要以实际应用为原则,深入浅出,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具备一定新颖性,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其三,鼓励学生参与教材的编写、改革工作。学生将自身发展需求,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参与教材设计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企业强化自身職能
  首先,企业应该树立双赢的意识,通过参与基地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吸收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彼此优势取长补短,增强优质专业的地区影响力,促进支柱型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进行优势互补,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也可以互相交流互动,通过相互学习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其次,企业应增强自身责任感,自觉服务社会,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企业的发展应以服务社会为最高追求,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前进的强大动力。为此,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与高职院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最后,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优势平台。企业具有先进的科技设备、工艺流程,与教师相比,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更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为支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企业可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在校师生进行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协助高职院校优化课程结构,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水平。同时,企业也应强化自身的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者、使用者的素质能力,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四)协调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導、高职院校的管理以及企业的支持,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在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才能有序开展进行。
  首先,要使政府与高职院校和谐相处,政府既要主导相关教育工作,又要简政放权,不干涉高职院校各项具体工作,将办学自主权还给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保证自主办学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高职院校和政府要将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度,达成战略共识,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缓解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的责任,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设备支持、就业岗位,帮助高职院校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人才供给,帮助企业获得高水平专业化人才,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等问题。二者不应存在利益冲突,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以长远的眼光与高职院校进行长期合作,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高职院校提供相关设备作为义务,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源帮助和资金支持;高职院校也应更新办学理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增加科研团队以及科研项目,回应企业的交流切磋,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最后,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表现好的企业,政府可予以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通过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害来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清.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88-91.
  [2]周锋.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22):33-34.
  [3]刘桂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8):98-101.
  [4]梁宁森,贾文胜.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杭州模式(3333模式)”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22-27.
  [5]刘宏.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6(33):84-86.
  [6]李瑶.教育公共服务理念下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 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5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