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探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田径训练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田径训练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方法展开分析。通过对基本特征与形式的锻炼,从心理素质、技术技能、体能水平、个性能力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田径训练中,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方法下的田径训练效果,以此为参照条件,不仅可以为体育训练升级创造条件,还能够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交流指导材料。
  关键词:负荷强度  训练比例  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041-02
  1  田径训练中的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
  田径训练项目中,负荷强度的训练比例内容,又被称作RMS体系,是最大重复次数体系的简称。在这一体育训练体系中,明确的说明了力量训练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程度,并在完成力量训练的同时,充分结合个体能力的差异条件。通过对体育动作的标准化管理,在身体结构中形成了以发力点、肌肉用力方向为核心的科学化力量控制体系。而在此种训练的比例关系下,并不是呈现出简单的现行关系,也表现出明显的曲线发展状态。例如,当训练者在完成同一负荷强度动作的多次训练之后,为了标准的完成后续的重复动作,就应当尝试减轻负荷条件,通过重量的缩减,达到提升运动效果的作用,并最终完成田径项目的运动训练。
  训练内容上,需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结合到一起,在形成基本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互补性的保障空间。通过对受训者兴趣的激励,尽可能的减少身体技能负荷合的负面影响条件,并在训练方法上,形成具有灵活性的训练策略,构筑积极、正向的田径训练拓展空间。
  2  差异化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的训练效果
  2.1 心理素质培养
  差异化的符合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可以调整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使受训者在参与训练活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调整心理状态,在平和的心境条件下,有节奏的释放情绪与动力,并与科学的训练方法形成同步,更好的营造健康心态,并在量化积累与承受负荷的基础上,塑造出更加强大的意志力。
  例如,在进行中等强度与高比例的训练方法下,训练师可以更好的调整受训者的身体状态,并在持续性的训练过程中,对心理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并诱导受训者完成心理状态的调整,实现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1]。而在这种训练条件下,受训者已经在技术条件与体能素质上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断对身体与成绩进行突破的过程中,会形成“跨越式”的成就感,并在这种自我激励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训练中的积极性与兴趣。利用自我的督促与引导,逐渐产生心理上的惯性成长机制,达成自信、坚毅等精神品质的培养目标,展示出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对于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影响效果。
  2.2 技术机能提升
  田径项目中的技术技能,是对运动员技术熟练程度与标准化的评价。在训练项目中,各种技术条件是高效率完成田径项目的基础条件。例如,短跑项目中,运动员的起跑姿势;跳高时跨越式与剪式的技术条件。这些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田径竞技的成绩。而标准化的技术方式,也能在肌肉塑造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的完成身体的锻炼。如果在执行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与受训者的肌肉状态、运动条件等内容相互结合,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更好的完成针对性的运动方式塑造,提高运动员在田径竞技项目中的技术优势与竞技水平。
  例如,在低强度、高比例训练的方法中,训练过程中对身体产生的负面体验相对较弱,可以在初期训练者、体能素质较低者的人群中,重点完成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塑造。训练时间项目中,50m短跑、50m跨栏、障礙跑、接力跑等项目,都具有典型的竞技趣味性,并能在基础动作的塑造中,帮助训练者形成基础的技能素养,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展示出科学训练中的技巧性。而在大密度的训练比例中,这种训练方式,也可以不断对动作要领与技术内容进行纠正,在教练示范性动作与实时指导的方法下,巩固技术的标准化程度。同时,这种训练方式,在放松运动中,也可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受训者平复心境[2]。尤其在体育竞技项目开始之前,这种心态上的平复,可以保证运动员状态的稳定。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在内容上,增添趣味性的元素,对不同身体肌群进行基础性塑造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受训者,实现体能的塑造与锻炼。
  2.3 体能效果强化
  体能强化与训练者的速度、耐力、定力、引体力等多项身体机能素质息息相关,也是培养心肺功能与身体爆发性的关键所在。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需针对受训者的年龄状态,对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作出调整,并在适当的差异化条件中,逐渐实现受训者个人能力状态的突破与成长。尤其在对学生展开训练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其基本的身体发展条件,在满足田径“三项”内容的基础上,逐渐的提升训练的强度与效果,保证其在受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并在高负荷条件下,拓展身体肌群的强度水平,以便适应更强的应用空间。
  例如,在高强度、低比例的训练方法下,就可高效率的实现身体强度训练。在这种训练方法的引导下,可以更好的拓展受训者的体能上限,并逐渐克服训练过程中的身体负面效应。通过对疼痛、头晕、呼吸困难、无力等多种不良反应的克服,逐渐提高身体的承受能力,并辅助性的完成心理成长的培养,尽可能的降低出现抵触情绪的概率。方法上,可以尝试应用4×100m接力跑,并在高强度的训练条件下,根据受训者的身体素质条件,适当的对练习密度进行调整。在进行突破与挑战的同时,使其更加明显的感受到成绩提升的欣喜与成就,为后续的拓展训练内容奠定身体素质基础。
  2.4 个性能力发展
  田径项目是体育训练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但在各种形式的项目运动中,也具备体育竞技活动的趣味性特征,并在运动员身体差异、技术方法差异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空间,为个性能力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对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的调整,实现每个受训者个体的差异化发展。而这种个性化的条件,必须在充分的基础积累上才能实现[3]。因此,对于个性化能力的拓展建设,应在受训者拥有一定基础负荷能力,并能适应连续性训练比例的基础上完成。
  同样以中等强度、高比例的训练方法为例。在拥有一定基础能的条件下,训练者就可在横向比对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身体与技术的优势,并在持续性的锻炼中,巩固并发展这种优势条件,逐渐形成具有个性化独立特征的发展方向。又如,在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中,可以设置障碍跑活动,通过对变频跑步、跳跃、跨越等多种动作的综合训练,能够在各种强度动作的引导下,形成个性化训练方案,并在增加田径项目趣味性的基础上,保证了受训者能在个性化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完成驱动型的个训练方案创建。
  3  结语
  综上,田径训练项目中,通过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的控制,可以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技术机能、体能体力、个性能力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与塑造。而执行这一训练方法,也能从训练与教学的角度,达到优化田径训练的目标,并保证田径教育事业的高效率发展,帮助参训人员获得良好的竞技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益平.浅谈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92.
  [2] 张勇辉.基于初中生个体特点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田径,2019(2):61.
  [3] 晁嘉文.对田径训练业余运动员爆发力最大负荷与最大速度训练组合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