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新泰 刘海霞 孟克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机械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正是机械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习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许多初学者认为这门课程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基于此,选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从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切入,概述该课程的内涵及意义,分析当前的现状,提出若干教改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意义;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28-02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关概述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性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为促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基本原理,具有对这些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配件进行观察、分析、运用、设计的能力,并且在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热衷观察的习惯,养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全面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简单机械的设计、简单传动装置的设计、常见零部件机构的分析、通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等都是完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学生需要具备的技能。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意义
作为从事多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工作者,这一课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高职这一类倾向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更颇为重要。首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工科各相关专业课程基础中的基础。其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再者,如果能很好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设计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开展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主要还是沿用了过去苏联的课程体系,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总体变化较小。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目前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具体概括如下。
(一)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较为陈旧
由于我国机械基础课程都是建立在二十世纪前的科学结构和体系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也不例外,这样一来受到课程体制的影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部分内容就显得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与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衔接性不够。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也会降低,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课程知识也不能完全滿足工作需求,无法达到培养时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一要求。比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有工程制图这一项教学内容,目前比较流行的是CAD软件制图,但是旧版的教材中涉及这一项内容的并不多,尤其是CAD制图软件当中的三维实体造型这一理念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学生无从接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新型工艺层出不穷,但是在原本的教材中涉及这些内容的都比较少,如市面上新型的机械零部件一般不会收纳到教材中去详细介绍,而学生却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来更好地了解机械设计原理与机械产品性能。
(二)教学安排缺乏科学性,存在不合理现象
受教材、教学场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等多方面限制,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安排缺乏科学性,不够合理的现象。比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只按照教材编排来讲解知识点,对重复的知识点反复讲,也未能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显得非常静态、碎片化严重,缺少动态化、连贯性的教学。这样一来,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的思维逻辑,更难使学生具备科学创新的能力。这一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课程内容上更为明显。
(三)教学手段缺乏时代感,较为传统
通过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观察总结,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十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采用挂图、模型等平面化的教具向学生展示某种零部件构造。而教学过程也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缺乏互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步渗入各个学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更应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这门课程有血有肉,立体感更强,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透彻。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启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缺乏创新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这一门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大量接触实物,感受机械设计的原理与巧妙,为后续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看到一些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即使开展了实践教学但创新力度不够。在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从书本走到实际,对学生的感性思维、抽象知识产生具体化的影响,对概念的理解也将更为透彻。目前,主要是在时间和质量上比较难以保障,有的教师虽然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是质量欠缺,效果也就不明显,而另一些教师则忽略了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效果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及相关理论,特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
针对当前教材内容较为陈旧这类非教学本身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全面有效地开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针对高职类教学的特色,应当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类型、目标、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突出特色,立足于改革,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从内容到形式体现教改思想。例如,当前使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种类比较多,各个版本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应当立足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类型,选取一本能够将现代化、核心的教学内容快捷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对这门学科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角度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反复琢磨,选取最为合适的一本教材。另外,如果受限于现有的教材无法自主选择,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实际编写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一些当前教材比较欠缺但是学生又应当要掌握的文字资料,装订成册,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
(二)科学安排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计
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透彻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必须理清理论并结合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一方面讲透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安排实际的例子供学生观摩思考;一方面要对基础概念进行强化教学,另一方面也不能忘记技能基础训练;将侧重点始终放在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上。在课程的内容设计方面,应当关注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必须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面,比如,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等课程中的重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将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丰富教学手段,使其多元化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的过程中也应当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做到多元化教学。例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项目教学、“互联网+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是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十分有助益的。一方面,满足学生渴望接触新型的教学方式的愿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课程内容更为直观,在视频、音频、动画等生动立体的媒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的传动、运转等知识点。
(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增加实践教学
这一点建议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尤为重要,应当重点关注。将实践教学与书本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能够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联想起书本中的知识点,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始自主思考,试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训中心等其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开展实践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方式等多方面加以关注,做到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在开展完实践教学之后,还应当及时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等纸质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课程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不管是对该专业学生的其他课程學习,还是对今后学生走入工作岗位来说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因此,这门课程的教改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做上述几点改进之外,还可以从加强学生考核力度、完善学生的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完成教改工作,更全面地提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蔡锐,周剑秋,武文良,等.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两门课课程设计结合的思考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3).
[3]尹凝霞,李广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廊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