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教育基地改革实践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伟浩 马兰燕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关键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具体实施是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深入调查研究行业及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结合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创新地提出将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用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上,从职业认知、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岗位素养三个方面实施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实践教育基地企业输送了大量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市场营销专业;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64-02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根据10多年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连续以及相关行业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特点和相关成果,将沉浸式教学模式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相结合,学院通过与实践教育基地企业的紧密合作,依据沉浸式实践教学的特点搭建真实商业实践平台以及构建真实的商业环境,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一、沉浸式教学方法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匹配性
沉浸式教学方法起源于加拿大,其本质就是将学生“浸泡”在外语的学习环境当中。我们认为,其实沉浸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因为知识和技能一般可分为显现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块,显性知识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一般的课堂教学方式都可以完成;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往往难以规范化 ,并且由于植根于行为本身和个体所处环境 ,不易传递给他人。因此,这些知识就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师傅在模拟或者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传、帮、带”将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隐性知识传授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本质上就要求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浸泡”在这个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的探索已经开展了多年,各类型的实践基地也建设了很多,但是总体来说效果不够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障碍。
(一)企业在实践基地建设中利益不足,导致企业参与的热情低
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之所以愿意与职业院校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最关键的是希望获得人力资源回报。然而在实践中,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学生往往只是把实习企业看做是学校安排的实践锻炼场所,对企业缺乏认知,导致是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实习基地企业中继续就业的很少。
(二)学生在校园里的理论学习与基地企业的实践训练难以融为一体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虽然不斷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是在培养方向、教学制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不匹配和脱节的现象,校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基地的实践培养是“两张皮”,学生自身没有能力将两者融会贯通。这就像我们本来希望学生能够拥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两条腿走路,然而事实上是这两条腿要不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不就是两条腿走路不在一个节奏上。
(三)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技能学习上,忽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也不能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企业的员工,依旧带着学生的心态参与实习,不能沉浸于企业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锻炼,职业意识、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得不到真正锻炼和提升。
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改革实践
2015年开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率先与省内多家汽车销售公司进行合作,实行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改革,并且逐步扩大到茶叶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通过建立以校内营销实训室群全真模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真实岗位定岗实习为一体化的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以技能提升为主转换为塑造学生完善职业素养为主。
(一)学院与企业共创“教学院系双院长”管理制度,为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改革奠定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从2016年开始,创新地实行学院与企业双院长实践培养管理制度。学校的每一教学院系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一名有影响力的业务专家或高管人员兼职担任院系院长(主任),兼职院系负责人将全面参与所属院系的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其中,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基地企业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被聘请担任雪岩贸易学院兼职院长。通过此项改革,从组织和制度上进一步落实学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入推进校企融合、产学结合。
(二)从单纯的技能培养目标转变为职业整体素养培养目标
通过我们对毕业学生连续1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然而现实是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实关注度不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院校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不足,即使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往往落后于现实企业的需求,这就造成企业招聘到企业的学生依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岗位培训和实习才能上岗。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时候,将培养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整体素养上。为此,我们制定了五个方面的素养目标和内容。
(三)从职业认知、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岗位素养三个方面实施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式上,我们采用“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法,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和企业实践中,我们着重让学生从自身意识上不断弱化学生的身份,强化企业员工(学徒)身份,让学生真正沉浸在岗位之中,沉浸于企业员工(学徒)角色中。在培养内容上,我们站在企业用人的角度上,健全个人思想和行为理念的培养、企业具体岗位的管理制度的学习和遵守等。
1.沉浸式职业认知培养
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只是从专业名称表面字义去理解专业的性质,因此,我们在学生进入学校伊始首先是通过开展专业教育宣讲会、讨论会、答疑会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不但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正确职业道德和现代工匠精神的社会有用人才。我院发扬徽商文化教育的优势,坚持以新徽商精神和现代工匠精神大力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2018年我院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安徽省第一家“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最后,结合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设置营销专业职业规划老师、开展优秀校友定期讲座、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沉浸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我们基于分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分析重新完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探索学生职业成长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设计相关课程。
优化“课程多样化”与“行业班级教学制度”并行的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多样化”是指加大具有行业特征的课程内容,“行业班级教学制度”是指打破原有班级限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重新组成行业营销技能班级,实行分行业差异化教学。为此我们与合作基地企业共建开设了汽车营销与服务方向班级、茶叶营销方向班级、电子技术产品方向班级。
在校内实训方面,我们以全真模拟为特点进行校内实训室建设,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未来的真实工作场景。如我们按照标准的4S店形式建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训室群、茶艺与茶叶销售校园店等。
在校外企业实习方面,我们按照企业正式员工(学徒)为标准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实习基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的生产规律、企业制度进行真实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工作,管理和考核按照企业的培训和工作激励制度进行。
3.沉浸式企业岗位素养培养
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往往只是把实习企业看作是学校安排的实践锻炼场所,很少认为是将来工作和服务的企业,对企業缺乏认知,更不要说忠诚度,这就造成毕业后大量学生不会留在实习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因此,我们在开展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时候,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服务企业的忠诚度,从大一开始,不间断地将实习基地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和愿景通过专题讲座、采用案例形式植入教材、企业现场参观,专业实习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深入学生的脑海中。
在企业实习阶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到实习企业与本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学习。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轮岗实习,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各相关岗位的主要职责与任务。第二阶段,由企业组织,学校协助,严格按照企业各岗位招聘的素质要求,采用现场招聘,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学生第二阶段实习的岗位,企业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师傅负责学生在企业顶岗时期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完成每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业流程,包括按时上下班打卡、统一着装、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学习企业的指导师傅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大背景环境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总结多年来实践教学的经验,依托众多优质的实习基地企业,创新性探索实践沉浸式现代学徒制实践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学校双主体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教研成果,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目前还有大量的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例如,如何做到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相互融合、学校氛围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如何在实习过程中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解决专项经费补偿机制以及对企业师傅在任职资格、职责范围、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何协调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双重管理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汪慧玲,韩珠珠.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2-21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