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林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演唱技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在于演唱者能够将声乐作品里的内容以及情感抒发出来,能够根据自己对歌曲理解后的处理方式,完成其声乐作品里面传出来的心声。完整的声乐作品处理是将歌曲内容和情感表现,语言咬字上、气息运用上、演唱技巧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歌曲《松花江上》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除了对谱面的处理以外还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这首歌曲的作曲家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对这首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对于演唱这首歌曲情感上把握的更加准确。歌唱艺术不看的见的实体形象,而是要通过声音去感知的音乐元素,抒发情感来引起倾听者的共鸣。
【关键词】艺术特点;演唱处理;松花江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是由作曲家張寒晖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战争爆发以后,导致东北地区富饶美丽的土地沦陷。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曲调。
一、歌曲《松花江上》创作艺术特点
歌曲《松花江上》是降E大调的歌曲,其曲式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曲的表现上是动乱、沉重、有力的。张寒晖作词作曲,张栋配伴奏。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带有强烈叙事的感情特点。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段中(1-3)小节是前奏部分,是一级主和弦,第(4-6)小节第一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的时候声音处理的偏弱一点,用的也是一级主和弦。第(6-8)小节“哪里有森林煤矿”,是从六级和弦到一级主和弦到五级和弦再到三级和旋。第(8-10)小节“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是从二级和弦到五级和弦再到一级和弦。第(11-13)小节重复了前面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都是运用了一级主和弦。第(13-15)小节“那里有我的同胞”,和声部分是由一级主和弦到三级和弦到六级和弦到一级主和弦到五级和弦再到三级和弦。第(15-17)小节“还有那衰老的爹娘”,由三级和弦到一级主和弦,其中在第17小节上是一个变隔终止,就此第一段歌曲结束,第一段歌曲还是明朗而有力的旋律,唱的时候是深情而热爱的,热爱我们这片广阔的东北大地,这片黑沃土。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
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运用哭腔的演唱方式,由第一段的明朗深情的转为暗淡的旋律,由降E大调转到C小调上是由之前的4拍子到三拍子。第(18-19)小节为间奏,从第(20-24)小节开始是第二段的歌曲,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整句悲愤的情绪,这两个小节的伴奏上都是强的音,从三级和弦到二级和弦再到一级主和弦,“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三小节在伴奏上要弱一些,演唱的时候要随着伴奏上情绪处理的低沉弱一点。在和弦伴奏上由一级主和弦到四级和弦再到五级和弦然后再到一级主和弦上。第(30-34)小节“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运用了诉说的形式,由一级主和旋到五级和旋再到一级主和旋。第(35-39)小节“流浪,流浪”是五级和旋到四级和弦。第36小节“整日价在”是一个四拍子的节奏形,和声旋律是三级和弦到一级主和弦。第38小节上节奏又回到了三拍子上。第40小节是一节间奏。第(41-46)小节“那年,那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的和声部分是主和弦到三和弦到四级和弦再到七级和弦。这句歌词写出了想要回到自己美丽又可爱的家乡的深切愿望。第(47-52)小节“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和声旋律部分是由主和弦到四级和弦到一级和弦到五级和弦,这句歌词写出了想要收回到家乡这片广袤资源的黑土地,再次唱出了想要重返家乡的迫切希望,在第52小节上再次转为了降E大调。后面的第(53-62)小节就是一句尾声的歌词,“爹娘啊,爹娘啊”和声伴奏是由一级主和弦到六级和旋在到二级和旋到五级和弦,“什么时候”和声伴奏型是六级和弦到一级和弦,“才能欢聚在一堂”和声伴奏型是由三级和旋到一级主和弦。“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这句歌词写出了东北人民想像原来一样有亲人在一起团聚的生活。最后的尾声,唱出了想改变生活追求新生活以及对生命渴望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整首歌曲写出来的色彩都是浓烈的不论是第一段对家乡的美丽富饶的景色描写还是在第二段的控诉,由第一段的明朗转为第二段灰暗的色彩,做到了首尾相呼应,最后一句写出了想拥有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心声。
二、歌曲《松花江上》演唱特点
歌曲《松花江上》在演唱时要注意情感上的变化,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第一段和第二段要唱出来对比的情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在唱第一段的时候就是要把事情描写出来,对家乡的美丽还有家乡亲人的描写,要饱含深情的演唱,唱的时候注意咬字清晰,节拍准确。在唱第二段的时候要把情绪转化出来,这句第二段的开头就要用很强烈的悲痛的声音哭诉出来,在气息的运用上是很缓慢的,气息下沉到位置上,共鸣腔体要打开着唱。“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唱这句的时候情感上是非常无助的,在语调上要很低沉。“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这句结束唱完的时候就是第二段完事了。在“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是全曲做了一个尾声,最后一句唱起来要有延伸的感觉,在不停的呼唤。在声乐的艺术研究中对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的歌曲特别的多,在《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中就有歌唱家运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不管是用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来演唱都是在用科学,好听的唱法来演唱。在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中,运用美声的版本来演唱是很多的。每个歌唱家对于这首歌唱的技巧处理也都是不一样的。演唱过歌曲《松花江上》这首作品的歌唱家也有很多,版本也很多。有歌唱家殷秀梅老师还有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还有关牧村老师等等。关牧村老师唱的《松花江上》声音带有叙事的情节,声音质朴、豁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作品上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坚持以民族声乐为基础,融合了西洋的曲风,独具特色。殷秀梅老师唱的《松花江上》声音浑厚,她声乐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行腔自如,吐字清晰,声音宽广而高亢流畅,在声音技巧和情感上处理的很饱满,极富艺术感染力。著名男歌唱家戴玉强在唱这首《松花江上》的时候声音富予情感,声音里永远都流动者激情,能够将声音和人物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戴玉强老师鲜明的特色和极具个人魅力,把人们带进了一部历史的情景剧当中,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随着歌声走进了当时那个历史时期。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因为非常具有感染力,非常振奋人心,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歌曲《松花江上》也是一首激励东北人民的歌曲,有着重要的红色传承精神,弘扬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徐铭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研究[J].当代音乐,2019(1).
[2]胡珅.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之探究[J]. 当代音乐,2018(11).
[3]梁茂春.张寒晖歌曲的艺术特点——为纪念张寒晖同志八十诞辰而作[J].音乐研究,1982(3).
[4]迟鸿雁.“时代的特征、人民的心声”——歌曲《松花江上》与《嘉陵江上》的分析、比较[J].艺术教育,2009(3).
作者简介:丁林,女,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抗联歌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C010)结项论文,青年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