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玲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产物,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微课的特点在于碎片化、数字化,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常是用来讲解某一个故事或知识点,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只是简单的利用多媒体来观看视频、图片,没有注重微课的深层次应用,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符合现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时间短,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从而确定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为40分钟,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不超过35分钟,这是根据实践研究总结的经验。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而10~12岁儿童可以保持25分钟,大于12岁的儿童可以维持3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分散,而微课视频通常只有3~7分钟,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这种短时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加上近些年来移动设备的普及,多数小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科技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网络游戏以及各种视频APP的出现给现代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与其严令禁止和放任自流,不如引导小学生利用这些设备来学习,这也为微课的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实现网络与教学的结合。微课的开展依赖于互联网,只要有网络,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还可以直接下载微课视频,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中也可以进行学习。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优化微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简单知识是复杂知识的基础,学习是呈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包含了许多细小的目标。传统课堂教学中都是由这些细小目标所组成的,不仅仅需要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效应,更需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属性。微课是传统教学的扩展途径,但是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做出贡献。微课教学内容需要围绕重点难点开展,例如标点符号的应用、修辞手法的解析、文章背景介绍等。教师需要从教学计划出发,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把握学生薄弱的地方,从而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活动,不但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也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吸收。微课往往是某一知识点的高度浓缩,在视频内容中需要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梳理知识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自主探究能力。
  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观看主体是小学生,而学习效率与小学生的参与性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根据小学生的需求,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甚至了解哪位学生不擅长写作,哪位学生不擅长阅读理解等。针对学生存在的困境,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反思。如对于低年龄小学生来说,由于刚刚开始语文教学,是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标点和句型等知识。对于该阶段的学生,需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实际与学生开展互动,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穿插提问等方式,达到虚拟互动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体验。
  3.开发微课平台
  目前网络中的微课平台虽然数量多,但质量层次不齐,且多为面向教师的微课视频网站,这些导致学生在选择上存在困难。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建立一个非盈利性的小学语文微课平台,为优秀的微课教育资源提供分享的平台。教育部门需要重视微课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并增加教育投资力度。各部门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微课平台建设。
  微课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需要重视微课教学内容的调整,关注微课的应用效率,并加强微课分享平台的建设,从而提高微课应用的效率与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克祥.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188.
  [2]彭耀武.让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光[J].中國电化教育,2016,(Z1):159.
  [3]叶和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5,(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