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人文类通识课慕课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丽杰

  摘要:高等学校人文类通识课在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慕课在高校人文类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和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尚需探讨和解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慕课教学,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入文类系列通识课课程教学、挖掘教学潜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文类通识课;慕课;教学改革
  随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高等学校人文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高校人文类通识课在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是以人为目的和结果的人的活动,它的运行始终应建立在‘人’这一基础之上,这也正是主体性教育的出发点。”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高校人文类通识选修课程即是以满足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为目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自身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
  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人文类课程师资不足,尤其是公共类通识课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此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慕课教学、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慕课教学的现状
  MOOC这个概念最先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等联合提出来的,是在一门在线课程中,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
  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采用了慕课这种课程结构,有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参与其中。2012年,慕课在我国开始起步,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慕课相继上线。“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全球刮起了教育风暴。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慕课课程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短短几年内,黑龙江高校慕课课程从无到有,由少变多,但总体来说课程种类还有待进一步丰富。”黑龙江大学为了响应国家教委的号召,陆续进行慕课教学的尝试,并在大学语文课等课程开展分层次慕课教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目前黑龙江大学的大学语文课程设大学语文A、大学语文B、大学语文C、大学语文D四种不同课型,分别面向文科类学生、理工类学生、外语类学生、艺术类学生。这种分层次慕课教学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教学效果良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大学语文在通识课平台还开设了“《红楼梦》鉴赏”“唐诗宋词名篇选读”等通识选修课。
  分层次教学不仅指课堂教学的分专业分层次授课,还包涵课外辅导层面。黑龙江大学大学语文课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运行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推行涵盖各个层次教学内容的慕课上线。通过课外学习,为个性化的授课提供有力的支撑。对于学生来说,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同建共享的资源平台,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平台,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深化。
  目前慕课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呼吁重视慕课,呼吁进行慕课推广与教学研究,或者从宏观角度研究慕课的性质和功能等,高校人文系列通识课程的慕课开发与教学的研究很少。从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看,目前有关高校人文类中国文学系列通识课程慕课教学的研究文章有七篇:《立足通识应对慕课深化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讨》《浅谈慕课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等。可见,针对高校人文类中国文学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的慕课教学研究近乎处于盲区。从目前情况看,慕课在高校人文类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和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尚需探讨和解决。我校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的慕课开发与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因此,高校人文类通识选修课程慕课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二、慕课的特点及教学改革措施
  慕课,英文简称“MOOC”,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具有开放性、大规模的、灵活性等特点。学生自主选择注册学习课程,可以先浏览后选择,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课程的时间、方式和地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持平台的慕课教学方兴未艾,在人文類系列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尚需探索和实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的慕课教学,适合于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并且能解决很多教学中的难题。另外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还将是对以往的教学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巨大改变。慕课教学模式中各种要素的关系研究,应当先理清慕课在高校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其运用方式。慕课的运用应当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而且要探索慕课的教学技巧和如何提高视听效率。教师不能成为电脑操作员和视频画面的解说员,不能把教学的主动权让位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而是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慕课教学模式,注重在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的慕课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机积极性。同时,应通过文本的熏陶,加之以图文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仁者爱人,教师应提升人生境界,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慕课为手段建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慕课的教学模式中各种要素呈现与教师的关系,要求慕课的运用要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不可喧宾夺主。慕课的学习管理呈现学生参与互动的新型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战略问题的论述篇幅之大前所未有,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中对在校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高校大学语文精选了汉语言文学的优秀篇章,可以延续、彰显、发扬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中积淀着的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它重新确立了教育的地位,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的作用。未来,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中小学及大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形成一个人价值观及建立文化归属感的重要阶段。对于理工类学生来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是极其有限的,而人文类通识课教育就担当着这一神圣使命。   我校利用自身多学科综合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两个相互融通的教学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占总学分的30%,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占总学分的70%。学校设置了近千门通识选修课程,并要求文科类专业学生选择理工类课程进行学习,理工类专业学生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进行修读。但在目前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通识平台的课程有些还没有开设起来。而通识课在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着力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因此在现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实现慕课教学势在必行。
  三、慕课教学的意义
  慕课在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慕课可以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给大众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慕课有大量的课程资源,有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课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慕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今天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哈佛、耶鲁等名校名师的课程。慕课学习是在网上学习,学习成本低。我校的现状是通识平台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但是任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所以尽快把通识类课程制作成慕课进行线上学习已经势在必行。慕课图文影像并用,能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容易开展全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慕课课程可以反复录制,精益求精,因而能最大限度保证课程的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遗憾与不足,真正做到了提供给大众最好学校最好教师的最好课程,有利于推动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教学方法,省去了去教室听观摩课的时间。
  慕课的宗旨是把课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增加受众人群的范围,推进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尤其是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慕课上线,能广泛传播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慕课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诉求和网上浏览课程所获取的信息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过程,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黑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开设文、史、哲等11个学科的81个本科专业,因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容忽视,必须要因材施教。本着立德树人、学以致用的角度制作不同的慕课,增加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人文类通识选修课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慕课教学模式的诸多优势为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我校利用自身多学科综合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两个相互融通的教学平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高等学校人文类通识课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比如大学语文课,通过古今美文的鉴赏,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人文素养。比如我们讲杜甫的诗歌,先了解杜甫的生平,再去阅读他的诗歌,既做到了文学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深刻地感受到杜甫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为知識分子树立了百世楷模,即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人格魅力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追根溯源,这就是仁者爱人的精神。人文类通识课慕课的普及对于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意义深远。
  其次,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慕课教学模式可以使选课学生的学习容量极其显著地增大,教学效率显著提高。高校目前仍存在师生比率严重下降的问题,而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慕课教学模式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教学课件或资料性短片在慕课上的运用大大缩减了用于描述和介绍的时间。通过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视听展现使得人文类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的信息容量明显增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完成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慕课教学学生可以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形式机动灵活,受益面广,所以有的课程可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共享的课程资源。
  慕课的制作教师倾尽全力,充分地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和个人魅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慕课建设本着这样的宗旨: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构筑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受众受到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总之,高校人文类通识课采用慕课教学方式,可以广泛传播中华文明,让受众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文学文化素养。学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继承人类文化精华,开阔视野,提升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也会对受众的心理素质、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