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藏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概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光云 段小花 陈普

  
  【摘 要】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藏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具有民族特色,疗效显著,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近些年藏医药在治疗痛风上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以期为藏医药及其他民族医药进一步研究痛风和挖掘治疗痛风的新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痛风;藏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53-03
  
  
  痛风(GOUT)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结晶沉淀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有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尿酸盐沉积所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致的痛风性肾病[2]。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原因不仅与遗传、个体自身代谢、环境等有关;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海鲜产品和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也成为引发痛风的常见病因[3]。目前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4],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针对痛风的治疗,急性期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治疗;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尿酸水平和碱化尿液[5]。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并不能根治此病,且西药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胃肠道的毒副作用较大,加之此病易复发,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因此,寻找一种治之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藏医药属于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摸索、实践而总结形成的宝贵财富,不仅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也为当今医学难题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主,以藏药/藏医/藏医药、痛风/高尿酸血症/直乃为检索关键词,以近20年来关于藏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和书目记载为基础,对藏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理论研究
  据文献记载,藏医药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拥有藏医独特的理论体系,藏医将痛风称为“直乃”,《四部医典》[6]中记载:直乃是由于白昼多眠,食行失當,懒坐或多动,劳累损伤等,致使气血紊乱而发病;并将“直乃”分为隆型、赤巴型、血型和培根型四种。其论述痛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前期腰部和大腿关节疼痛、发痒,活动麻木、迟钝、沉重,反复发病后,会日益加重,形成痛风。疾病初期,患病部位在皮肤,红肿热痛;其后变硬发青,剧痛,常伸懒腰以舒酸楚;此时应及时治疗,预后效果好,利于康复。若到疾病后期,病痛将扩散至筋脉、关节,肿胀变硬,难以忍受;肛门及关节有断裂感,病势继续发展,最终将导致行走困难,此时疾病较难治疗。不同类型的痛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隆型痛风表现为痛痒,肿胀,有青黑色紫斑点;赤巴型痛风表现为发热红肿,疼痛难忍;血型痛风表现为皮呈棕色、糜烂;培根型痛风表现为发痒、沉重、无知觉。
   因此,针对痛风不同的证型,藏医认为都应该以祛风,治疗培根、油脂、隆、血为主要治疗原则,然后再采取多次少量放血治疗,对于闪跳疼痛红肿处,用吸角吸治;大片红肿处,用刺针剔[6]。如《集义广注·词义月光》云:“痛风病要油疗,防隆止疼要根据体力强弱,多次少许放血”“红肿灼痛者,用水蛭吸除病血,痒痛发烧呲呲有声者用吸角吸除”以此来说明痛风的主要治疗方法。关于四种痛风类型的治疗,《四部医典》记载为隆型痛风药用黄牛溲、白芸香、牛乳泻下,然后再用木藤蓼浓煎取汁,调入牛乳煎汤,加入白糖饮服;赤巴型痛风可用红花,黄柏煎汤加蜂蜜令服,后用离娄、葡萄、牛乳制剂令服;血和赤巴型痛风用甘草、悬钩子、茜草、黄柏、檀香、有爪石斛、侧柏叶、小豆、白糖等制膏冷敷;培根型痛风用三果、蜂蜜制剂内服。
   藏医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预后转归均在经典书籍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不仅使用藏医独特的理论进行诠释,而且结合藏医特色疗法及藏药对其分型和治疗进行了阐述;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藏医及其特色诊疗理论提供了思路。
  2 临床研究
  2.1 内治法 藏医治疗痛风,以辩证口服藏药或藏药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均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如:夏吾南杰等[7]使用藏药痛风汤散治疗痛风,选取120例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藏药痛风汤散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藏药“痛风汤散”能明显改善痛风病症状。米玛次仁[8]使用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治疗痛风,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说明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在痛风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实验证明其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对照组白芍总苷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李毛才让[9]选取90例病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藏药组、西药组和藏西药组,实验结果证明藏西药组的治疗效率高于其余两组,证明藏西药结合可以发挥很好的疗效;安加华[10]也用临床实验证明西药结合藏药在治疗痛风时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此外,藏医治疗痛风时服用的药物不仅所选药物为藏药,且在服药时间上也很有讲究;次旦郎杰等[11]在观察藏成药治疗痛风时,不仅得出藏医治疗痛风病时最为常用的药物为二十五味驴血丸、十五味乳鹏丸、二十三味儿茶丸等,且还观察到不同的藏成药在治疗痛风时服用的时间段也不一样,如凌晨用药最多为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驴血丸在早上和中午用药次数上均占首位,晚上用药最多为二十三味儿茶丸。
   由此可看出,藏医药在治疗痛风时不仅充分发挥藏药优势,也结合现代医学进行治疗,以发挥各自在痛风中的优点;此外,藏药使用时间段成为藏医治疗痛风病的特色之处,也为学者研究民族医药提供了新思路。
  2.2 外治法 放血疗法、贴膏法、涂抹法和药浴法等均为藏医的特色技术,在治疗痛风时,藏医充分发挥其特色外治优势,用于缓解痛风症状,均收到显著疗效。东知项杰等[12]选取5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秋水仙碱治疗,另一种予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秋水仙碱;卓玛拉次[13]选取88例患者进行普通针刺和放血疗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放血疗法的症状评分和总有效率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本扎西[14]观察藏药痛风消痛涂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秋水仙碱药进行比较,发现藏药痛风消痛涂剂缓解关节肿、痛及降低血尿酸的疗效更显著,且可以减少秋水仙碱带来的副作用;桑吉才让[15]使用藏药消痛贴膏治疗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结果显示,藏药消痛贴膏结合秋水仙碱对于缓解关节肿、疼痛及降低血尿酸的疗效较秋水仙碱结合布洛芬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这与安胜[16]研究结果一致。   2.3 综合疗法 藏医治疗痛风时主要采取内外综合治疗的方式,目前藏医治疗痛风研究内外结合治疗的常见方法有内服藏药结合放血疗法最为多见,其次为内服藏药和外敷疗法。在放血前服用荜茇汤散或三果汤散,藏医认为主要作用是分清病血和正常血,然后将所有病血及血液中的病原物引到选定的放血部位,放出病血后方能有效地根治痛风病[17];如当增才让[18]治疗痛风时提前服用荜茇汤,后进行放血治疗,王波[19]使用藏医药二十五味儿茶丸和放血疗法治疗痛风,均有效降低血尿酸和红细胞沉降率,疗效显著。柳永明[20]观察藏药十味乳香散内服合五味甘露药浴局部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血沉、血尿酸、血液变学及C反应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综合调理机体免疫机制,软化结缔组织,净化血液,抑制关节组织肉芽的生长,消除滑膜组织水肿,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3 实验研究
   孙晓波等[21-22]使用尿酸钠结晶植入法观察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猫乳儿散不仅能明显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且可以抑制高尿酸血癥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此外,还发现该方可显著升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和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黄嘌呤氧化酶与尿酸生成关系密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尿酸增多;反之,若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将减少。因此,若药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那该药物也能具有很好的抗痛风作用。孙杰[23]以黄嘌呤氧化酶为靶点研究藏党参提取物及其单体、陆额和罗堆多吉颗粒,发现三味药物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代竹青[24]也以此靶点进行研究,发现藏药桑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大量药理实验研究[25-28]证明藏药桑当不仅能降低高尿酸血症,也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王木兰[29]和黄亚敏[30]藏药十五味乳鹏丸抗痛风的药效学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能明显降低尿酸水平,并具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或改善NLRP3炎性信号通路来完成的。寇毅英等[31]研究结果也表明藏药十味乳香散对痛风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以上研究表明藏药在治疗痛风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藏药治疗痛风的具体成分,作用靶点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明确药物具体作用靶点。
  4 结语
   藏医药是藏族人在与疾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并在疾病诊疗、预防保健、调理康复等各项医疗活动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在我国传统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藏医在治疗痛风病时应用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进行诊疗论治,结合长期临床经验用药,并与藏医的特色外治技术结合起来,不仅成本低,疗效高,还能有效避免西药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但从文献收集整理分析来看,藏医药在治疗痛风上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①临床研究较多,疗效显著,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大部分缺乏对照比较,所选择的例数过少,因此不足以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临床研究治疗方法中存在两组给药途径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导致临床研究存在科学性不足等问题;③药物实验研究较少或一些药物仅凭经验用药,未进行系统的药效和药化实验方面的研究,其药物的安全性和作用靶点等研究不清楚。为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藏医药对痛风的研究:①临床研究应多层次、多中心、大样本选择病例,遵循统计学方法随机分组进行比较,保证两组比较时具有同齐对比性;②加强药化和药效的实验研究,以为临床实验和应用奠定基础;③收集整理民间对治疗痛风疾病有效的单验方,以为寻找到更多有利于治疗痛风疾病的药物提供充足资源。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2-868.
  [2]高颖,辛雷,赵东宝.《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2):1136-1138.
  [3]张琳,祝波,孙琳,等.饮食与运动对痛风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4):360-362.
  [4]高小娟,陈仁利,宋一凡.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15-17.
  [5]汪学良,刘念,秦天楠,等.痛风研究现状及展望[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6):68-70,80.
  [6]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
  [7]夏吾南杰,才让卓么.藏药痛风汤散对直乃(痛风)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4):1-2.
  [8]米玛次仁.研究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对痛风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153.
  [9]李毛才让(大).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1):23-24.[ZK)]
  [10][ZK(#]安加华.秋水仙碱联合藏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8):111-112.
  [11]次旦朗杰,索朗,次仁桑珠.藏医诊治170例叱乃病(痛风)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11):20-21.
  [12]东知项杰,俄措卓玛.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直乃(痛风)病5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2):1-2.
  [13]卓玛拉次.直乃(痛风)病患者88例藏医诊疗方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383-384.
  [14]杨本扎西.藏药痛风消痛涂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2):3,10.   [15]桑吉才让,仁青措.藏药消痛贴膏治疗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4h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137-138.
  [16]安胜,马艳娟.藏药消痛贴膏治疗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4h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9):1008-1009.
  [17]东知才让.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病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8):80.
  [18]当增才让,娘毛扎西.藏药荜茇汤散在痛风病放血疗法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2):17.
  [19]王波.藏医药及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12.
  [20]柳永明,雷宁波,董林,等.藏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4):57-59.
  [21]孙晓波,李会芳,代竹青.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5):49-50.
  [22]孙晓波.复方猫乳散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主要药效学及部份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23]孙杰.藏药陆额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6.
  [24]代竹青.以黄嘌呤氧化酶为靶点篩选藏药桑当抗痛风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25]孙晓波,李会芳,代竹青.藏药桑当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5(4):18-20.
  [26]孙晓波,代竹青,李毅,等.藏药桑当降低高尿酸血症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J].四川中医,2006(11):14-15.
  [27]孙晓波,李会芳,代竹青,等.藏药桑当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5(6):19-20.
  [28]李会芳,程生辉,孙晓波,等.藏药桑当抗痛风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41-442.
  [29]王木兰,许溪,龚琴,等.藏药十五味乳鹏丸抗痛风药效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1):67-70.
  [30]黄亚敏.十五味乳鹏丸抗痛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31]寇毅英,王利彦,李瑞莲,等.藏药十味乳香散镇痛抗炎及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6,37(4):228-232.
  (收稿日期:2019-05-28 编辑:陶希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