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指挥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合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一直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着,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多元化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合唱也在不断发展,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具有国际化趋势。对于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合唱已经占据了教学体系的重要位置,与此同时合唱指挥技巧也成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备音乐技能之一。文章将结合目前我国一般高校音乐专业对于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合唱指挥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途径,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助力我国合唱指挥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合唱;合唱指挥;人才培养
对于大多数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需要具备的相应的工作要求中,首当其冲就是合唱指挥技能。由于这一类型人才的紧缺,目前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将合唱指挥技能纳入新的教学体系中,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完善和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音乐的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培养出更多被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合唱艺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多元化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逐渐受到群众的认可和喜爱。目前我国的学校、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在引进音乐人才的环节中,不仅要求应试人员的音乐专业知识过硬,同时也要求应试人具备一定的合唱指挥技巧。这种要求既能体现出应试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学校、事业单位及企业在选用人才方面更侧重合唱发展。总的来说,高校作为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教學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唱指挥人才。
一、对合唱指挥的专业要求
合唱指挥顾名思义就是合唱表演中的指挥者或者组织者,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合唱指挥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合唱作品的编排。高校在音乐教育上面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培养能够对和声和曲式结构等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合唱作品的创作意图,研究作品的音乐本体提供了分析手段。其次要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分析合唱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只有对这样一系列知识技能熟练掌握,才能够通过具体化的排练,更准确地理解与诠释合唱作品。
二、合唱指挥人才现状
(一)社会类别的合唱团缺乏职业的合唱指挥
据统计,我国目前存在数目最多的合唱团应该属于社会上合唱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社会类别的合唱团。这类合唱团体的合唱指挥大多数是合唱团的演唱团员,由于专业较为突出担任声部长,进而负责全团的整体排练,这类在合唱团中成长起来的合唱指挥属于非专业人员或者兼职指挥人员,对合唱团声音训练较有经验,但对作品分析及合唱指挥技能不能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性,对一个合唱团的发展也是一种阻力。
(二)高校缺乏具有专业指挥技巧的合唱指挥教师
我国的合唱教育发展时间不长,所以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于专业合唱指挥教师的培养,从而也就导致音乐专业的教育中缺少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目前许多高校的合唱指挥老师存在数量太少或者兼职外聘合唱指挥教师的现象。由于教师过少,导致合唱指挥教学中缺乏细致性,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人,很难面面俱到,对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言传身教,学生们的合唱指挥能力固然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兼职外聘老师的教学一般缺乏稳定性,不能保证长期教学的前提下,就极易使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由此可见,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在我国高校中的人才引进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合唱艺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基本素养不达标
目前,我国普通类综合高校培养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会就职于中小学,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但是由于这些音乐教师在本科阶段所接受的合唱指挥训练有限,且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巧,导致这类教师自身在进行音乐教学或合唱社团教学时存在教学不严谨、不规范以及音乐技巧不到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小学生从小就缺乏对合唱基本素养和能力的掌握,从而造成学生日后学习音乐的困难,影响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阻碍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三、高校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专业水平欠缺
音乐教师是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启蒙者,其与学生之后的能力发展以及成长存在紧密的联系。就目前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现状来看,合唱指挥教师存在合唱指挥技巧匮乏、声乐钢琴作曲理论等综合能力过低、教学模式陈旧以及教学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正是因为音乐教师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以及合唱指挥技巧的学习存在较大的知识漏洞,学生的音乐知识杂乱无章,无法建立系统性的结构,进而形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
(二)音乐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我国的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少数高校对于学生合唱指挥能力的水平判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对于学生合唱指挥能力的了解通过阶段性的考试进行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等级也取决于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这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合唱指挥技能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一旦遇见实践指挥就不知所措了。对于合唱指挥课程采用这类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指挥能力相脱离,会导致学生的合唱指挥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怠惰的学习心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高校合唱指挥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
要想培育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音乐合唱指挥的专业性人才,高校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合唱指挥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合唱指挥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合唱指挥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合唱指挥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艺术性来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激发,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要将肢体语言的表现以及乐感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环节中。高校对于合唱指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提升合唱指挥课程的高效性,在合唱指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合唱指挥技巧,同时也将音乐知识系统化地归纳起来,提升了合唱指挥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特色以及薄弱环节开展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教学,充分发挥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教学观念。 (二)对合唱指挥课程体系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体系的理论性较强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合唱指挥课程体系的评价不能再采取單一的等级制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教学评价,将传统的被动性考核手段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考核。首先,构建出符合学生目前学习状况的评估系统,比如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基础知识、合唱指挥技巧考核,并且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其次,课程体系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双向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指挥课程评价体系的环节中,积极提出课题教学中老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音乐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提升,鼓励学生对合唱指挥课程的评价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既保证学生学习到合唱指挥技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所长,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合唱指挥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知识载体,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该较强,所以高校应该支持合唱指导教师积极进行更为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师综合素养的加强途径有两点:第一点,在进行合唱指挥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注意对应试者的综合素养进行把关,不仅要考核应试者的音乐知识和合唱指挥技巧,也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考察,保证引进的合唱指挥人才足够优秀,能够更好地建设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第二,高校可以邀请知名的合唱指挥教师来对本校的合唱指挥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与经验交流,让高校合唱指导教师更好地掌握合唱指导的授课技巧,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结语
普通高校对于合唱指挥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合唱指挥人才的短缺。对于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来说,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对既有的合唱指挥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合唱指挥课程的兴趣,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更为优秀的合唱指挥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柯涵.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9(1):28-32.
[2]王苁苁.浅谈音乐素质在合唱指挥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3(8):179.
[3]彭昌盛.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18(8):125-126.
[4]任元春.中国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渠道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6(20):188.
[5]陈新宇.从合唱与指挥本体与发展脉络简释高校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三种形式及问题[J].音乐时空,2015(9):39-40.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7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