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产养殖业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品种日益丰富的同时,质量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而且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因此需要结合水产养殖业的特点,分析研究目前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现状分析;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77
  社会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备受政府、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产品安全事件却频繁发生,因此水产养殖的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结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1.1 水产养殖模式多元化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产量已超过5 000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渔业国家。我国的水产养殖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和粮食安全问题,还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水产养殖模式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1)水产养殖水体类型多样,涉及河沟、池塘、湖泊、水库、稻田等;2)养殖方式形式多样,包括封闭式水体、网箱、网栏等;3)养殖模式有粗养、半精养、精养等。特别是近年来湖泊网栏、网围的快速发展,精养、轮养、套养、混养、间养等新型模式的应用,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1.2 水产养殖结构得以优化
  我国的水产养殖虽然产量很大,但超过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和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据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我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即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另外各地注重调整养殖品种,优化渔业经济结构,使水产区域化的布局更加合理,养殖业产业化更加集中,名优水产品的比例更高。部分地区的水养殖业与休闲业融合,诞生了休闲渔业,使水产养殖实现了垂钓、餐饮、度假和生态观光一体化。
  1.3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农药生产量和消耗量位居全球首位,农业生产中农药的用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6倍。农药残留引发的水产养殖业受损面积超过了6 000万公顷,而水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也较高。
  水资源问题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更加明显。水污染问题导致了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近年来水污染已从局部扩大到流域,原有的单一污染发展到复合型污染,这些污染问题的发生与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息息相关[1]。
  当前,国内的养殖业不仅产量高,而且实现了集中化养殖。特别是许多大型养殖厂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高度集中,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养殖规模的扩大化,会产生大量禽畜粪便,如果缺少配套的处理措施,将导致环境污染。这些没有有效处理的粪便会在堆放过程中,在降水的作用下,进入河流、湖泊,产生水污染问题,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 水产养殖安全问题分析
  2.1 水产养殖环境存在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进而影响到水产养殖。污染严重时,不但会导致水产品大面积死亡,还会在水产品体内积累,人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会引发健康问题。工业生产也会对水产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不加处理后排放会导致水体发生污染,破坏水产品的水生态系统。此外居民生活也会造成水产养殖水体发生污染,如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清洁剂、油脂等,会引发水质下降。
  2.2 水产养殖模式不合理
  水产养殖模式不合理包括3个方面。1)城镇化发展中,许多地方的农业用地变得紧张,导致租金不断上涨,水產养殖为了保证利润,采用了高密度养殖,加大了水体的负荷,导致病害时有发生,引发质量安全问题[2]。
  2)部分区域的养殖品种搭配不合理,如果“吃食鱼”的比例过高,精饲料的投放量会增加,多余饲料会发生沉积,并在分解中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变肥变差,进一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3)部分地区存在长期单一品种养殖的不利局面,导致水体中的菌类、藻类发生失衡,细菌、病毒逐渐适应水体。农村水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但是由于缺少污染治理,且在工艺、装备水平、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等多方面落后,破坏了农村资源,使水产养殖的环境受到了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2.3 渔药残留问题
  部分水产养殖户缺少专业培训,对于水产疾病缺少了解,为了保证水产品的产量,过量使用杀虫剂或抗生素,诱发了水体细菌的耐药性,使得药物疗效下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了影响。渔用药物多为化学药物,会在水产品体内发生残留,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部分养殖户对于休药期缺少认识,为了获得短期利益,滥用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药物残留量过高。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许多年轻人会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务工,从事农村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中老年人[3]。但是当前的水产养殖,由于现代养殖技术的引入,越来越依赖技术,而农村现有的中老年人很难掌握这些技术,更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和环保主动性,导致鱼药残留问题更加突出。
  2.4 监管体系不完善
  虽然设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但是水产养殖业的管理链条长,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当前多头监管模式缺乏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监管的效果难以保证。具体表现为:1)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渔药种类繁多,传统的技术难以保证检测效果;2)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内容比较滞后,许多标准已沿用了多年,脱离了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3)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污染物质,某些有害物质没有列入检测范围;4)许多地方的水产品检测技术落后,缺少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5)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6)水产养殖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持,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不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或难以掌握新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   3 水产养殖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市场监管
  当前国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采用了多头管理的模式,具有“齐抓共管”的特点。农业部门管养殖环节,质检部门管生产加工环节,工商部门管流通环节[4]。为了强化市场监管,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保证职能部门科学分工,明确职责与权限,实现不同部门的齐抓共管。另外可以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使水产品生产环境信息透明化,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3.2 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管控
  水质达标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一些区域的自然水体受到污染,水产养殖户无法验证水源的受污染程度,只能被动利用现有的水源。因此要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管控,采取措施保护自然水体,构建水产养殖污染防控机制,保证养殖水体的质量。政府要定期发布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信息,对于潜在的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证养殖用水安全。水产养殖区域要科学规划,远离工业区。另外还要推广原生态养殖方法,降低饲料的投入,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3.3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
  养殖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养殖户的技能水平,帮助养殖户掌握水产品疫病防治新技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本常识和水质监控技术。当前发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与水质污染、水产病害和滥用渔药有关,因此养殖技术的应用还要包括生态修复技术、无公害水产品的开发和低毒高效渔药的推广应用等[5]。
  3.4 提升養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
  将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治理落实到基层,就要强化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养殖户是从事养殖业的主要力量,是质量安全措施的落实者,在养殖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安全意识会直接影响质量安全措施的治理效果。所以,针对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提升养殖户的主动意识入手,保证养殖户参与质量安全控制的积极性。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更加丰富,给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水产品。但是水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存在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对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质量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林洪,杜淑媛.我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31(2):7-10.
  [2] 李永利,侯峰,曹永芬.加强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河北渔业,2011(9):51-56.
  [3] 陈秀玲.强化水产养殖业监管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J].河北渔业,2013(7):59-70.
  [4] 于辉辉,李道亮,李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关键控制点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39-241.
  [5] 刘春娥,林洪,周翀,等.2011-2013年我国出口水产品质量情况分析[J].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2014,5(3):977-984.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