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下应运而生,很多学校也在这一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实践,一些学校甚至摸索出了适合本校的学案教学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的观察,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能够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希望得到教育同仁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探索实践;古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7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都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方法。而近年来,学案导学教学法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宗旨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称之为一节有效的课。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把导学案用好,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念。
   既然是一节“导学案教学研究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导”和“学”的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近年来兴起的学案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和参与权。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到底该怎样使用导学案,怎么样用好导学案,真正让导学案起到“桥梁”的作用,值得我们初次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尝试的一线教育者深思。
   如何设置导学案?导学案设置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教师才能够作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互动中,真正起到导引的作用而绝非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如何利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体味诗意、理解情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绝非是仅仅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而没有自己的见解、想法,也不会针对教师的导引质疑发声。
   导学案的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包括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熟悉度和接受度、授课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班级学生整体的性格特征、学生手头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料供自己在课前查找应用等。真正了解了这些,导学案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才可以实现“少教多学”。
   导学案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推动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它可以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并且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好导学案呢。
   教师不可把导学案当成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和熟悉诗词内容的预习题册,也不可把导学案当成一张考卷,更不可让导学案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都已经熟悉了,难就难在对诗歌意思的理解上,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了解创作背景,也不了解创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特点以及创作者在创作诗歌时候的情境。
   导学案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要求学生自查学习思考的资料很多,那就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表现出耐心平和的状态,引导学生利用手中资料,结合网络资源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表现的情感、体现的哲思。高中生在课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真正深入到语文课堂,就必须利用好语文的时间,而这也要求教师不可急功近利,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减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否则我们的“少教”就只能流于形式,我们的课堂效果还是费、差、慢。
   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大提升,教师也教得也会很有成就感,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乐学、好学,逐渐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袁小淩.导学案编制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13(11).
  [2]赵长英.浅谈学案导学的尝试与体会[J].教育革新,2011(3).
  [3]毛卫斌.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导学案备法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2(1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郑琰(1982.9— ),女,汉族,陕西洛南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