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国强
【摘 要】改善当下社会风气良莠不齐的局面,需要从娃娃抓起。而小学教育阶段,正是最好的时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德育知识,并落实,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明事理,有修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实效性的对策研究,找出问题解决办法,一改当前德育工作局面。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策略研究,使广大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顺利进行。提高国民素质,应从学生思想教育抓起,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行为道德规范,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小学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65-01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德育教育。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素质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教育平等化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今天,多数学生已经可以接受到基本教育。但学生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课堂,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其心目中埋下道德的种子,帮助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更有道德感,荣誉感的人。学生需要接受专业化的德育知识,以此来摆正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当中,一定要用时间来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质量。
一、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差别较大,父母文化知识水平均受到限制。一些家庭的父母由于早恋,家庭经济落后,无法得到知识教育,也就是社会所说的文盲。但文盲并不代表父母的个人品质较差。只是受教育与没有接受教育所产生的价值观念有所偏差,在父母成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之中,会给予学生很多不同的人生观。学校所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而传递给学生的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生通过接触学校的德育知识,在家中思考父母的观念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疑问,因此学校教师就要作为一路人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做才是对的。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但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应由教师通过深思熟虑结合课本来回答[1]。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思想处于萌芽与发展时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却又无法前行。学生不仅要面临多科目的学习任务,还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学生在这一方面往往会忽视,而家长在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是发生了再进行教育,常见的几种现象有失信行为、校园暴力、以逃学旷课打架为傲等等。通常过程比较暴力,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阴影。而在学校提前进行工作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导,提前告知学生正确的做法,这样学生就会减少明知故犯的行为。德育工作的进行,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影响。通常自身行为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严于律己,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而通常自身行为较差的学生往往发生在道德素质低下的群体当中,因此要明白德育教育对一个集体的作用。教师不可以对道德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忽视,要看到所有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程度,实现集体德育工作。好的环境才会塑造更好的人格,在相互文明的环境里,自身才会发生较大改变。
二、德育工作进行的措施
1.学校教师家长需共同重视。
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三个主体,学生面临的是学校,家中以及外界社会。各方的影响,对学生来说都比较大。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需要做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路者。而不是将自己对社会的抱怨以及消极态度传递给学生。家长也需要在保持自身思想高度的情况下,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身边的好榜样。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占比较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比家里更少。但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却会更多,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就是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印象。因此,教师要牢记教师守则。以及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严于律己,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学校当中要树立起一个威严的形象[2]。做当代社会高素质,高情操的形象代言人。要明白自身作為教师,会对学生今后的衍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学校也要做到对德育工作的全面支持。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将德育工作加入到学生的正常课表当中。而不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时而有时而无的教育课程。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教学,重视学生个人的道德发展。只有学生的道德发展上去,成绩才能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才会扩大。
2.多形式多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举办活动、社会实践。德育教育使全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思想与道德教师的责任。而是各科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共同责任。在当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期,就是可以在科目教学当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素质。课堂上的每一课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地点。如果教师能够加以重视,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成效。或者在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德育知识,加强自身实践能力,通过自身参与感体会道德素质高的必要性。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种课外的形式来开展,比如:举办个人素质展示风采大赛、个人道德素质手抄报评比、情景模拟素质现象等等一系列活动。举办这些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奖项的设置,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德育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无处不在。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如果在小学教育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初中与高中阶段则很难再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教育。认真探索,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将道德感不仅要渗透到小学课堂,更是要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更为全社会的文明推波助澜,与学生一起走好小学六年的道德之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艳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8(10):227-227.
[2]钱卫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18,62(25):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