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学地理实验活动的类型、开展及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艾何

  【摘 要】实验活动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思维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育形式。地理实验活动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功能在于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理实验活动教学的类型、开展与现状,为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进一步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验活动;活动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两者都使地理实验教学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现阶段中学地理实验活动教学的基本类型和开展方式及其发展现状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只有在了解这一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采取有效的地理实验活动。
  一、地理实验的相关概念
  地理实验活动教学就是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创设地理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列的实验活动,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地理实验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和深化地理知识,在掌握地理原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二、地理实验活动的类型与开展方式
  (一)地理实验活动的类型
  地理实验活动的类型,按主体来看,分为学生操作与教师演示。
  1.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实验活动是指学生利用教学用具或其它地理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以获得实验结果或数据等直接经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理运动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乒乓球,自己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围绕一点做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也能在球上画出经纬线和晨昏线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等知识。
  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并演示实验活动来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演示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这里老师讲课时配合“热力环流”的模拟实验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地理实验活动开展方式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按器材来看,分为实物实验和模拟实验。
  1.实物实验
  运用实物实验的方式主要用于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地理实验中,其所采用的材料大多都是日常中能够方便拿来使用的,或者经过一些改造就能运用的,便于教师准备和使用,也能够方便学生参与和观察的实验方法。例如在学习地球偏转力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这里教师利用地球仪,或者雨伞等实物,在表面滴上墨水进行标记,然后分别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转动,然后看墨水的流动方向,就能很好地看出南北半球自转偏向力的方向了。
  2.模拟实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在进行地理实验活动的时候,适当的与之结合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的实验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实验内容,同时能够弥补实物实验效果不能明显显示地理事物以及实验器具上的局限。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中时,传统的实物实验难以达到所需的试验效果时,通过多媒体实验进行模拟,能够使实验效果发挥其最大效用。
  三、地理实验活动的教学现状
  (一)准备时间过长,条件缺乏
  在课堂上开展地理实验活动教学,一般在上课之前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因此教师只能将地理实验作为一种新课导入的方式,或一节课中的插曲,这也是导致地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受到学校各种条件的限制或实验的复杂性等局限,无法实现演示实验、实践性实验等,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更是如此。
  (二)实验活动缺乏科学性,脱离实际
  在开展地理实验活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研究、地理实验活动过程的经验等,往往将地理实验活动作为一个展示环节,因此实验内容往往出现脱离课本,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的问题,而不具备实验特质,因此,得不出科学实验的结论,也无法彰显实验的应有价值。同时也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培养。
  (三)教师实验观念与能力欠缺,实验教学难以提升
  长期以来,对于传统的地理实验活动教学,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存在实验能力缺乏,观念落后等问题,加上地理实验形式越来越多样,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地理实验活动只能无法通過教师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多停留在经验性、描述性的阶段,所能达到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实验活动教学“原地踏步”,难以得到创新和提高。
  (四)地理实验本身存在局限性,缺少系统整理与研究
  地理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其学科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原理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和再现。有一些地理现象或规律,由于受到环境或器材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效果。同时,教师在地理实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难以根据地理学科特性和学情来设计,这也是地理实验活动本身缺乏有效标准和规范所产生的问题。
  四、小结
  地理实验活动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面对地理实验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地理实验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有效实验活动,同时对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推进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不断促进地理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鸣.新课程下提高地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讨[J].地理教学,2010(2).
  [2]陈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5).
  [3]过晔俊.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活动[J].地理教学,2010(1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姓名:艾何出生年月:1989/03/02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湖北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