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时事教育有机融入 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俊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62-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应当加强时事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时事教育的效果,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积极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让“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做负责任公民。
  一、善用时政演讲,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领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同,有助于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前5分钟,比如通过“时政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新闻播报活动,学生可以播报自己关心的反映社会热点的时政新闻。这些时事素材选材取自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以鲜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触动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因而都能较认真倾听并能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政治分析和政治评价。学生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对热点新闻的讨论与思考,更加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提升政治素养,获得普遍的政治认同,学生能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巧用时政点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在时政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新闻进行点评,要求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对有关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并简要地提出主张或建议。如在《新闻点评题的解题技巧》这一节课上,我首先播放2018年福建省初高中毕业班教学重点问题微课评选一等奖作品《新闻点评题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解答新闻点评题。观看完微课后,引导学生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一是先看新闻材料,把握新闻中心事件;二是根据新闻中心事件,找准关键词;三是根据关键词找出和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接着,我以2019年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落实报告中民生方面的举措,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新期待为背景材料,引导考生认真思考,在问题探究中进行理性地解释事物,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经过紧张的讨论,同学们明确应联系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群众,学会对该新闻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并符合逻辑地加以理性解释,懂得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政府关注民生,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在这样的时政点评课堂上,学生深度参与,调动已储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形成用法治理性看待问题、分辨是非的习惯,养成在价值选择、利益平衡及重大事件面前,从实际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所左右的科学精神。
  三、运用时政案例,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在课堂上运用时政案例,以案说法让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观念,获得精神成长,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是培育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如在学习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节课,因为这节课的內容涉及到我国的政体,以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言,要想完全理解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在授课中,我播报一则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新闻报道,该视频主要体现人大代表的组成以及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听取群众关于教育问题的建议,然后根据该新闻案例设问了“我们的人大代表是怎样选出来的?”“代表反映的是谁的意见?”“人大代表在国家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学生通过从材料当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能够比较直观地理解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运用时政案例,以案说法符合在生活中思考、向生活学习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逻辑,不仅体现了生活资源的广度、教学素材的温度、问题思考的深度,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自觉性,夯实了法律信仰基石,引领学生以正确方法和理性态度感知感悟社会现象,增强法治意识。
  四、活用时政情境,激发学生公共参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活用时政情境,通过结构设计,将时政课程内容活动化,如组织辩论会、模拟法庭、模拟人民代表大会、写话题小论文、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丰富形式,增强学生的政治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活动”这个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开展主题为“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活动,课堂上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调查结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得到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时政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准确度和完整性,更要注重挖掘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并加以累积和丰富,关注学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中包含的思维含量,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华.《善用时事 增色课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12期.
  [2]薛美娟.《利用时政引领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广西教育》,2018年38期.
  [3]李超.《时政案例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注:本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小课题《时事教育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GX2018-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