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折翼的天使”也能飞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昌勇 周敏

  【摘要】主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在教育战线坚守了30余年的全国模范教师讲述的几则教育故事,面对育人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她总能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化解。研究发现,教育机智作为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一项实践能力,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凭借敏锐的观察能力,经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并从集体的沃土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逐渐形成的。
  【关键词】成长发展 教育机智 叙事研究
  一、引言
  为落实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身为教育活动主导者与组织者的教师自然责任重大。教育机智作为教师成长发展及应用学术规范意蕴的一项实践技能,可以使其在特殊事件中正确地捕捉信息,采用有效方式做出恰当的应对,让矛盾及时消除、危机巧妙化解,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期望能运用它轻松地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棘手问题,以智取胜,不断前行。但看似简单的教育机智却不是突发奇想的结果,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有意识地培育,而逐渐生成的一种能力。领略教育机智的独特魅力,探究教育机智生成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话题,也是我们一直想深入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过程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本着尊重事实、探究真相的原则,主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零距离走近研究对象,全方位了解其教育故事,努力探寻其成长足迹,深入发掘研究对象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巧,促进自我提升。
  李银环是一名工作了30余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曾先后获得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特级教师”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把李银环选作叙事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她教育水平高,深受师生与家长的尊敬,我们经常能听到她的感人事迹。另一方面是因为自2016年春与她相识,进而密切交往的三年多来,通过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观察,感受到在她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项成绩与进步,不仅凝结着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更蕴含着浓郁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7次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在李银环日常工作与活动的办公室、教室、以至操场、食堂,可以感受到其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看到其教育环境的独特之处,了解其身边同事的工作状态,观察其处理问题的巧妙方法,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她的教育故事,分析她那些教育机智产生的背景与原因。访谈时我们主要采取开放的形式,事先不拟定具体的访谈提纲,在和谐的气氛中围绕研究主题自然展开,犹如一种老朋友间的叙旧与聊天,为此我们得到了大量真实的信息和资料。在分析研究资料阶段,我们不局限于对李银环数次深度访谈后整理出的文字材料,还把在接触熟悉她的同事、朋友时侧面了解到的信息,和她提供的个人反思笔记及包含其工作事迹或教育成果的近20本书刊,加上我们平时收集到的媒体关于她的事迹报道等大量图文资料一并进行了整理,遇到需要加深了解的内容及时与她进行细致的电话沟通。最后,在撰写研究文本的过程中,经过数次修改形成了最终的文稿。
  三、研究发现
  我们发现,李银环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把特教的学生看作“折翼的天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无私的爱呵护学生的心灵,以巧妙的教育机智引领学生成长,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一次教育契机,使“折翼的天使”也能飞翔,也使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1.观察——为无助的孩子找寻希望之路
  教育机智不仅意味着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需把握细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捕捉到眼前信息,因势利导地迅速做出反应,合理制定好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教过一个聋儿叫小强,家长也都是残疾人。一天,他的妈妈突然找到我说:‘李老师,小强都十多岁了,也能帮我干活了,我们就不让他念书了。’‘那孩子自己什么想法?’我立即问道。‘他……他也不想念了,像这样的孩子再怎么念也没什么出息,您也不用劝我们了。’随后,家长执意带走了一声不吭的孩子。听着家长略显迟疑的回答,看著孩子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忧郁,我感觉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不行,我得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就这样让学生离开校园。下班后,我骑着自行车行了五十多里路,累得气喘吁吁,终于找到了小强的家。可眼前的景象让我一下子愣住了: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子,黑乎乎的墙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小强看到了我,立刻露出惊喜的目光,一下子扑到我怀里,他妈妈惊讶地看着我不知如何是好。当得知我是来家里了解情况,希望小强能重返校园时,他的妈妈流着泪说:‘实话跟您说吧,是家里穷得实在供不起孩子上学了,才把他领回了家。其实他想上学,天天拿着书读、拿着本写啊。’听着家长的叙述,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再看看小强眼中那期盼的目光,我不由得感到阵阵心疼。第二天,我立即找到校领导,联系区残联,把小强的家庭困难进行汇报,希望能尽早为他解决上学的问题。很快,残联给他送来了资助款,学校也减免了他的费用,小强又返回了校园。我观察到他特别珍惜这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不但学习努力,而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苦、不怕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还发现他不论在课上或是课下,显得比其他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强。我何不推荐他参加学校乒乓球队呢,既可以发挥他的长处,还能丰富他的生活。当他第一次走进乒乓球室,看着从没见过的球案子,摸着手里的球拍,脸上尽是喜悦和兴奋。后来,他训练起来特别刻苦,进步非常快,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多次代表市、区参加特奥会比赛,拿回了四五枚奖牌呢。”
  李银环正是凭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一个失学的孩子重新返回校园,还成为了特奥会冠军。我们每位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不放过细节,不断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有利于把握住每一次教育契机。
  2.表扬——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激发学习动机除受自身内部条件影响,还取决于外部诱因,其中奖励与惩罚都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学生更渴望得到奖励、受到表扬,以增强前进的动力,但由于个体差异,一些孩子很难有闪光点,缺点却一大堆,对此,李银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多年来,为了促进自我发展,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累育人知识,这使我坚信丑小鸭总有一天能变成白天鹅,也使我细心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注意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孩子的潜能。像我带聋儿班时,新来一个叫小明的学生,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却非常的自以为是,甚至可以说目中无人,哪怕被同学不小心碰了一下都会火冒三丈,就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受不得半点批评。上美术课,老师提醒他不能有小动作,他立刻脸一扬、脖儿一梗,摆出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劲儿,气得老师半天说不出话来。基于长期的经验,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不良家庭教育和严重自卑心理导致的逆反行为,如果硬来不光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冲突,我必须换个招儿。于是我试着和他谈心摸清想法,又针对他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班里组织起‘手拉手,我帮你’活动。看着别人团结互助的红花一朵接一朵地得,我感觉一直目中无人的他有些坐不住了,渐渐放下了傲慢的姿态。一次开校会时,他竟主动帮助腿脚不利落的同学把椅子搬到楼下,这在以前是绝不可能的,我在班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小明也得了第一朵助人红花。没想到从此他做的好事接连不断,各方面变化越来越大,打人现象几乎绝迹了。我一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的进步,一边指导他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不仅成为校助人标兵、劳动标兵,还获得区红领巾奖章呢。”
  我们感受到李银环是一个美的发现者,她能够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表扬的方式增强他们前进的动力,有时是一份奖品,有时是一句话语,还有时就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
  3.反思——让毫不起眼的孩子获得自信
  优秀的学生容易得到师生的肯定,但一些毫不起眼的孩子往往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心理上也容易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记得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内每天都要搞评比,除了墙上的大评比台外,我还专门用个大横格本作为当天的小评比台,选派表现突出的丹丹同学和我一起进行各项评价。一天,几名学生举个小横格本怒气冲冲地来找我告状。我翻开一看,上面写着所有同学的名字,旁边打好的小格里歪歪斜斜地列着扫地、做操等项目,很像班里搞评比用的表格。我不由得问到‘这是谁的本?’‘小峰!’学生们一齐用手指向趴在桌上眼泪汪汪的小峰,是他的?我真没想到。大家怕我看不明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上面的评价结果,全班学生只有小峰自己被全部打了‘√’,其余的人都有几个‘×’,尤其让人吃惊的是我也被列入其中,还得了一个‘×’。大家义愤填膺:一是小峰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平时蔫乎乎的表现毫不起眼,没有资格评大家。二是他竟敢评老师,还给老师打了个‘×’,简直是胆大包天!我本想一推了之不当回事,或者没收本子当众批评小峰,但感觉都有些不妥。再反思自己曾经在学生犯错后,因草率处理造成治标不治本甚至适得其反的教训,脑海里忽的闪过一个念头:这个年龄最小的孩子能主动去评价别人算是一种进步,把老师也评进来还是一种创新,给自己全打了‘√’说明他上进心强、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或许我设立的评比台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像小峰这样表现平平的学生,如此想来需要我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先和他来谈心,‘行呀,小峰,跟老师做的评比台一样嘛!’小峰见我没批评还认可他画的表格,变得不再紧张,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还小声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指着自己那个‘×’问是怎么回事,他挠着头告诉我,是因为那天我留的作业多了些,他说作业太多不想做,我就用命令的口气要求他必须做完。没想到自己毫不在意的一个举动,竟在他心里留下了坏印象。我又指着其他同学的‘√’和‘×’让他讲讲原由,他一一告诉我:这个‘√’是丹丹帮他削铅笔得的,那个‘×’是因为小岩打了他一下……没想到平时毫不起眼的小峰还挺有想法,虽然评价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客观的因素也不少,像个负责的评价员。我很快在班里宣布了一项新决定:除丹丹继续担任评价员外,欢迎小峰和其他同学加入进来一起组成评價小组,老师也是被评价者。新决定立刻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包括小峰在内的4名同学当时就报了名。从此,评比台不仅是我教育引导学生的阵地,还成了孩子们自我监督的平台。小峰自从光明正大地当上评价员后,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扫地、擦桌子,字也写得工整了,性格都变得开朗起来……”
  随时记录心得体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是李银环产生教育机智,促进自我提升的基础,也是帮助她成长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源泉。
  4.集体——给予她力量和感动
  李银环和我们谈了她工作中的很多事例和所思所想,还不止一次谈到了学校这个大集体给予她的帮助和力量,谈到了很多从同事们身上受到的感染和启发。
  “我从师范毕业后一直干教育,还在同一所学校干了30多年没挪窝儿,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上了这些‘折翼的天使’,对这些孩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割舍不断的情,另一方面是我留恋这所学校,很多好领导、好师傅、好同事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我又幸运地赶上国家重视教育、关心特教的好时代,才获得不少荣誉。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不容易,很多都值得我学习。像那次有上级领导到校检查工作,课间时检查组恰好从生活楼走向教学楼,只见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正在集合队伍准备带孩子们回班,突然,一个男孩儿抬脚狠狠地踢向了老师,疼得她不由得弯腰抱住了自己的腿。眼看孩子踢完了就跑,老师忍着疼组织好队伍后,马上就开始追这个男孩儿。大家都不知道她要怎样教训这孩子,没想到老师很快抓住了他,抱着男孩儿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儿,然后放下来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后领回了队伍里。看着顷刻间变得乖乖的男孩儿和牵着孩子手的女教师,检查组的领导特别激动,一个劲地说:你们学校的老师真不容易,简直是教育中的模范,太了不起了!”
  从李银环与同事们用爱心汇聚成的这些智慧与感动中,我们看到集体给予了她强大的力量,感受到团队给予了她极大的启迪。
  四、讨论与思考
  1.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教育机智生成的前提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承担着学生培养的重任,而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脆弱的,青少年时期教师留给他们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新时代的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表扬、鼓励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遇到特殊事件要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内驱力。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教师积极开动脑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和高超的教育技巧,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教育机智的生成。
  2.敏锐的观察力是教育机智生成的基础
  成长中的学生往往比较率真,不善于掩饰自己、伪装自己,也就容易从言行举止间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教师捕捉到学生更多的表象及复杂的心理信息,探究到事情背后的真相,进而以自己的机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好每一次教育契机。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它源于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帮助其用智慧的双眼观察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从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到存在的不足,捕捉到未曾说出的隐情,进而凭借自己的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走出困惑、战胜挫折、迈向成功。
  3.反思是教育机智生成的源泉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教授普莱斯顿·D·费得恩对教师该如何提高教育能力、促进专业提升总结了一个公式:知识+经验+反思=提高,它表明反思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实,反思对教育机智的生成同样重要。李银环不仅注重把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随时记录,整理成一册册反思笔记,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反思、调整策略,善于反思帮助她增长了智慧、提高了技巧,规范了管理。教师只有在實践中对所持的观点、付出的行动、获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感悟,才能加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停地更新、完善,愈加规范、严谨,才能为自身的成长注入无尽的力量,迸发出新的机智。
  4.集体是教育机智生成的沃土
  李银环的很多教育机智来源于身边同事的启迪,是学校这个奋发向上的集体和“银环名师工作室”这个开拓创新的团队使她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合作中汲取力量,促进她的专业素质不断发展,教育学术能力不断提高。新时代的教育更需要合作精神和团队力量,每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习与研讨,注重加强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融合共享,从集体中汲取营养和力量,点燃自己智慧的火花,激发工作的灵感,助力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杨心德,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