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仰卧起坐”为抓手发展小学生腰腹肌力量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仰卧起坐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出学生腰腹肌力量、关节、韧带的伸展和柔韧能力。本文基于笔者学校学情,通过梳理多种形式仰卧起坐的学练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学举措,使学生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趣多益的简单游戏中去体验仰卧起坐练习的“内在奥秘”,把枯燥乏味的单一动作转变成学生喜欢的、爱玩的一项练习活动,达成简单动作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仰卧起坐 腰腹肌力量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9(a)-0053-02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仰卧起坐的测试标准,若没有较好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是达不到锻炼效果的。本文基于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学情,通过梳理多种形式仰卧起坐的学练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学举措,使学生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趣多益的简单游戏中去体验仰卧起坐练习的“内在奥秘”,把枯燥乏味的单一动作转变成学生喜欢的、爱玩的一项练习活动,达成简单动作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效果。
1 课堂思考:体育课中仰卧起坐练习“那一幕”
仰卧起坐因动作结构简单,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对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而被体育教师作为身体素质练习的一种方法在体育课上广泛采用。
1.1 基于“现状”呈现,分析“原因”始末
1.1.1 片面认识体质抽测,一味去迎合测试标准
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实施,从2015年起杭州市依据“国标”要求将“仰卧起坐”作为统一抽测项目,在抽测排名见报的大环境下,学校迅速将其作为重点抢抓项目,开展“标准化”练习。
1.1.2 体育教师对“仰卧起坐”认识不到位,练习方法不丰富
体育教师虽迅速调整投入到体质测试练习中,终究因准备不够充分、时间短等原因,出现练习手段单一,方法欠缺,导致效果不明显,更有部分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
1.1.3 学生学练兴趣不足,被迫练习,效果甚微
忙于“训练”出成绩,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闻而生畏”的现象,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小学生对于体育课都表现出活泼好动,想“展现→能变一变→再展示”的心理波动过程,重复活动导致效果甚微。
1.2 树立“能力”概念,明晰“敏感”阶段
1.2.1 树立运动能力的核心概念,传授学生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
运动能力是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质两部分。小学阶段主要发展的是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形式越多样、手段越丰富、练习方法越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越有利。
1.2.2 明晰学生“最佳敏感期”发展阶段,对症下药,莫错失良机
在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人体动作技能发展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规律,不冒进,不错失。身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就是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阶段性和非等比性的特征。故体育教师应抓紧学生“最佳敏感期”阶段,做到有的放肆挖掘学生“最佳身体素质”。
2 实践完善:“仰卧起坐”多样化练习方法实施策略
练仰卧起坐,速度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小学生,要循序渐进,最初可以尝试1min做25~30个,此后慢慢增加。基于此,笔者尝试了多种形式的腰腹肌练习方法,既突显练习的针对性,同时也让腰腹肌练习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学生们的练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仰卧起坐练习强度和负荷。
2.1 不同体位状态下单人垫上多样化腰腹肌练习方法渗透
2.1.1 练习意图
在刚开始的练习过程中,为了吊住小学生的“胃口”,笔者认为没必要进行非常规范、标准的统一练习,可以在课课练过程中玩一些腰腹肌的素质游戏进行铺垫与伏笔。
故笔者设计了“触”“碰”“举”“翘”学练渗透,如“手碰膝→手前伸→肘触膝→左右手碰脚后跟→单脚触地,异侧肘触膝→翘腿,异侧肘触膝→仰卧左右脚依次举腿→仰卧并举→抱膝抬体举腿→仰卧抬体举腿→两头翘”等,让小学生去体会不同姿态带来的身体活动变化,进而感知受力部位,无痕中动员其上肢、躯干、腰腹肌、背阔肌等肌肉力量。
2.1.2 学练目的
基于对“触”“碰”“举”“翘”的理解,通过限定区域(一个身位范围内或两张垫子区域内)、限制条件(做出上述动作)与教师掐表计时(练习熟练后增加个数),“触”“碰”“举”“翘”等动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让小学生体会“撑得住”肌肉本体感觉,锻炼腰腹肌群,提高腰腹力量与身体协调性、柔韧性。
培养了小学生坚强意志与克服困难的勇气。“触”“碰”“举”“翘”并举推进,大大激发了学练兴趣,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学生对仰卧起坐动作本身的印象。
2.2 不同体位状态下两人多样化腰腹肌练习方法渗透
从一名学生到两名学生,笔者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倡导“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依靠同学间的帮助完成多样化腰腹肌练习,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情意。
在同伴的帮助下,动作完成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肌肉本体感觉受到的刺激不断增强,在规定练习时间、练习组数与练习次数的前提下,达到了腰腹肌练习的学练效果,激发了学生不断挑战的欲望与决心。 2.3 利用辅助器械进行多样化腰腹肌练习方法渗透
新课标提倡学生建立了动作表象和有了一定的练习基础之后,应鼓励学生自主学练,在巩固动作的基础上,利用辅助器械进行强化与进一步提高。从“脚勾第一/第二/第三档肋木完成仰卧起坐→利用双杠完成仰卧起坐→脚搁羊角球撑起”无不在强化动作的定型与稳定性,增加受力肌肉群本体的感觉与肌肉被“唤醒”的频率。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从低层的肋木架→悬空的双杠→隔空的羊角头,练习动作的空间从低到高再回到中間,让学生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体验不同高度空间的本体感觉,体验体位姿态带来的另一种动作感知。
终上所述,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以“小切口”“内窥镜”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了练习手段与方法,让体育教师“用教教材”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真正体验了“还可以这样玩仰卧起坐”,让腰腹肌练习不再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练习兴趣,继而潜移默化的提升了练习的强度和负荷。
3 效果呈现:“仰卧起坐”多样化练习点滴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穿插练习与“课课练”跟进,在2017学年第二学期末“仰卧起坐”项目检测中,成绩统计表明如下。
3.1 效果变成绩:抽测仰卧起坐项目优良率均有所提升
由于改变了原有的仰卧起坐练习方式,学校积极推进了大课间仰卧起坐素质练习,相比学期初检测结果,期末优良率提高了14%,仰卧起坐动作质量有较大提高,教学有效性倍增。同样的目的,不同的练习形式,多种辅助学练方法呈现出“一边倒”的巨大优势,成为小学身体素质练习改革中一大亮点。
3.2 单一变丰富:“多种辅助学练方法”盘活了枯燥的教学
仰卧起坐动作相对简单,给人的印象是“单一、枯燥、乏味”,而“多种辅助学练方法”的运用,打破了小学生对其的固有印象,发出了共同的声音:“原来还能这样玩。”激发了学生“玩”的冲动与欲望,枯燥项目的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4 结语
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赖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只有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全员同参与,才能真正做好这件事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顾迎迎.仰卧起坐教学“五步走”[J].中国学校体育,2016(6):47-48.
[3] 张勇.仰卧起坐应该避开的六个误区[J].体育师友,2010(1):40-41.
[4] 董明.提高学生仰卧起坐技能的教学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5):41.
[5] 冯鹏.“仰卧起坐”学练方法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2014(5):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