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育人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和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育人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其实可谓老生常谈。但多年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使体育教育无法得到重视,因而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质体能每况愈下,甚至出现严重的品格或心理问题。体育充分展示其育人价值并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以人为本、个性化施教,而且需要采取多元教学举措激发学生兴趣热情,以及全面延伸教育时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 育人 素质教育 价值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00-02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从宏观高度指明了新时期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尤其关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体育越来越成为立德树人、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1 体育育人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关于体育育人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并非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教育改革新理论,其实践也不能算作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领域的创举。相反,早在百年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国内高等学府早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体育对于国民精神与体质的促进作用,且包括理论著述和教育实践在内的各种形式与内容均已相对成熟。
比如在1927年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和时任体育部主任的马约翰两位教育大师牵头,京津地区知名体育、艺术家群体共同举办了两届“清华暑期体育学校”。梅校长和马主任的开幕致辞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体育育人的重要价值。
梅校长言“我国古重六艺,其中射、御二者,即习劳作、练体气,修养进德;后人讲究明心见性,对劳动上不甚留意,是以国势浸弱……今日提倡体育,不仅在操练个人的身体,更要借此养成团体合作的精神,吾们要借团体合作的机会,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而马主任的讲话则更加一针见血:“有了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才能求高深的学问。体育尤其是养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
2 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体育育人价值的迫切性
2.1 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育人价值最显著、表层的体现无疑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广东教育局开展的青少年预防近视宣传主题活动上,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且已呈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小学入学时的体检近视检出率已达5.9%。到15岁时近视比例达78.3%,而一些大学如医学院的毕业生近视率更高达95%。据“中国好医生”、广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专家陈伟蓉教授介绍,近视问题的关键并非“治”而在“防”。特别是充分的户外活动。每天只需多户外活动约40min,3年近视发生率可相对下降23%。
然而,繁重的学业、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的叠加之下,青少年近视率年年攀升的同时,其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尤其是近年来每每于媒体头条报道“军训学生晕倒、猝死”之消息时,加强体育育人、提高学生体质便愈发成为当务之急。
2.2 锻炼思想意志
与提高身体素质同样迫切的是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随着“复旦大学投毒案”、“马加爵杀人案”等高校恶性事件的披露,青少年学生思想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课业压力大固然是事实,但也不应成为伤人害人的借口。
体育“培养人的性格、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合作”(马约翰《体育的迁移价值》)在百年前已然为教育界所共识,百年后的今日更应全面发挥其驱动作用,成为培养青少年科学面对挑战、理性处理压力等良好心理的重要推手。
3 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体育育人价值的策略
3.1 以人为本、个性化施教
除非就读体育专业或生就天赋异禀,绝大多数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学生在体能体质上只能属于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既不能以竞技体育之高标准展开,又当结合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尤其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下一刀切式的体育课程设置,而应以人为本,走个性化体育教学路线。
比如学校体育课程既应以男女生体质体能特点分别设置项目类型,又当考虑学生各年龄段、先天条件不同而不断细分教学对象,再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内容规划等。例如男学生爆发力强、耐力持久,不妨多设置田径与球类运动项目;女学生先天柔韧度高且身体协调性更佳,不如更多设计体操或舞蹈类项目等。
3.2 采取多元教学举措,激发学生兴趣热情
传统模式下,体育课堂多年来都维持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随模仿的固定套路。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但也确实存在刻板单调的缺陷。部分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因此,采取多元教学举措,激发学生兴趣热情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仍旧完全依赖教师人工教学未免落伍,必须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此时,不妨尝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比如将专业运动员动作分解、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比赛录像等作为课前演示播放,引导学生发现运动中的人体之美。又如适当穿插体育游戏、拓展运动等更具娱乐性的低烈度项目,既可打破长时间单一运动类型的单调感,又可借此调整学生身体机能进行缓冲,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而激发出锻炼后劲。
3.3 全面延伸教育时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中的体育教育固然是为了奠定学生更为扎实的身体基础,但也具有引导学生培养运动习惯的教育目的。体育对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然而一节体育课短短几十分钟,一周体育课累加也不超过5h,如此短暂的时间对于提高学生体能体质如同杯水车薪。因此,全面延伸教育时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才是更具实效性的策略。
比如借助目前较为流行的计步锻炼形式,即利用专用计步器或移动通讯设备自带的计步功能,给学生布置每日6000~10000步的课后练习。或者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跳操或运动锻炼的过程录成视频,作为家庭作业反馈给教师。只要学生能够每日坚持,即便运动强度不大,持之以恒也能取得不错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了相对固定的体育运动习惯,学生才更有可能在成年后、进入社会面对更大压力之时意识到体育对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与意义,才能使体育育人价值更为充分、全面地发挥。
综上所述,体育育人的核心价值并非只在近年才为业界内外所认识。相反,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教育界就已经对现代体育立德树人价值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包括老清华在内的众多高等学府中亦有所探索与实践。之所以在新時期重被格外关注和强调,乃是由于多年来功利教育的短视之下体育育人价值渐被忽略消弥所致。因此实践体育育人价值的本源乃是需要教育思想意识进行彻底转变,挣脱应试教育陈旧框架的束缚,重新给予体育立德树人价值的科学定位。有了教育理念的重塑,则优化与创新体育育人方式自然水到渠成,这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且得以落实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森森.关于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改工作的几点心得[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2):110,113.
[2] 成钧.探析高校体育教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6(10):104-105.
[3] 尹刚.创新素质培养在高校体育教改中的作用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4):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