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院俱乐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在2014年从安建大母体独立出来后,在黄麓校区体育课程一直是大一的“传统”模式和大二的“三自主”模式教学。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背景,存在师资短缺、场地不足等情况下,探讨如何优化建构学院俱乐部的体育课程,课程建构之后相比之前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延续性、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评价手段客观性、教师一专多能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民办学院 俱乐部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61-02
1 研究背景
2018年9月安徽省开了一个以“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在会上听取安徽省各个高校关于艺体俱乐部的介绍经验,如何做到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且让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各个体育项目锻炼以及比赛中。听取后很受启发,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安徽省高校合肥学院开展比较成熟,他们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2 问题
体育师资建设不合理,体育教学内容单调,体育教学方法陈旧,体育设施器材缺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够活跃,业余体育训练长期得不到重视。我院从母体独立出来五年时间不到,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场地设施不够、教学内容以技能为主、评价专一性、学生主观能动性缺等。我院体育课程一直处于是摸索阶段,体育俱乐部的提出,给我院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方向,结合问题所在,我院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将如何构建呢?
3 体育俱乐部构建
3.1 体育教学俱乐部
体育教学俱乐部分为“三个 ”等级模块,各俱乐部项目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高低等特点以三种等级模块形式开展,即:(1)初级班(基础班和提高班);(2)中级班;(3)高级班,俱乐部初级班(基础班和提高班)。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为必修课程。各年级每学年度第一学期为基础班,第二学期为提高班。基础班学完考核合格后第二学期进入提高班学习。中级班面向大学三、四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为选修课程,人数有限制,为选修课程学分。俱乐部高级班。高级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了保证质量,申请高级班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特长,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高级班的学生考核合格可核算成体育必修课程或其他选修课程学分,考核不合格的属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回到次等级班级完成相应必修学分的学习。俱乐部项目开设6个大类,15个小类俱乐部项目,即:大球类(篮球、排球、足球);小球类(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形体类(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民族传统类(武术、柔力球、舞龙);健身保健类(保健、田径);户外运动(素质扩展)。
3.2 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
主要面向全体在校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一周至少锻炼3次,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展:(1)社团的有机结合,社团会员每周规定几次锻炼,安排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使得社团成员有效得到锻炼。(2
)跑操,2019年开始,跑操成为我院的硬性规定,跑操分为早跑操和晚跑操,一周至少3次。(3)超星学习通,这部分主要是理论知识,学生在锻炼期间,有什么问题或者觉得那部分知识不足,通过超星学习通网上课程资源,向指导教师咨询或者观看指导教师网上课程资源,充实自己的知识。
3.3 体育训练俱乐部
体育训练俱乐部是面向对某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特长的全校会员开设的课程,选拔之后,进入高级班学习,这部分会员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他们的活动轨迹定期有指导教师汇报到体育教学部门,并记录到档案中。
4 体育俱乐部优势
4.1 课程内容延续性
课程内容的延续性是指俱乐部的会员在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是不断线,会员进入某项俱乐部中,不用一直换俱乐部,而过去体育课,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每学期教学内容是不同项目学习,而导致课程内容没有延续性,会员刚刚对这运动项目感兴趣,就戛然而止,课程内容的延续性在体育俱乐部具有重要意义,填补某项运动课程内容学习的不断线,填补基础项目课程内容和专业项目课程内容之间的过渡空白。
4.2 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指出: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过去体育课学生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来上课,而俱乐部学生上课时间自由灵活,只要在这一周内自由调度时间来上课,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更加有兴趣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去学习。
4.3 评价手段客观性
我校体育课考核评价仍然以教师主导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体,考核评价一般都是在学期末一次性完成,平时成绩一般占30%,全凭考勤,平时成绩相差不大,学生技术考核评价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认定。现在我校俱乐部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平时(10%)+运动参与(20%)+技能考核(40%)+體质健康水平(30%)(包含跑操、体侧、身体素质),改革后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比较科学地实现对学生的评价。
4.4 课程设置科学化
我校的过去几年体育课课程设置:大一是排球、篮球、太极拳,主要以技能为主,大二是选项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每学期都要选一次,课程内容存在每学期重复性,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改革后,体育课程设置主要6大类,15个小类俱乐部项目,大球类(篮球、排球、足球);小球类(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形体类(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民族传统类(武术、柔力球、舞龙);健身保健类(保健、田径);户外运动(素质扩展),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学(12.5%)+研讨式学习(56%)+案列教学(12.5%)+自主学习(19%)。
4.5 教师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的人才也被称作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本职的专长,而且要求具有其他行业的业务技能,我校课程设置15小项,对我校的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我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每周四教师研讨会,由专业教师对其他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该运动项目上课,由基础内容到提高内容,解决教师之间不懂到懂的知识,能达到各运动项目知识系统融入,能实现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的全面性的技能。
4.6 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校这几年体育课程内容是按教学大纲的统一模式,缺乏灵活性,俱乐部的实施改变过去被动接受,改为让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水平选择运动项目,然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5 结语
俱乐部的开展,给予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发展提供方向,打破原传统模式的教学,改为俱乐部的模式,民办高校体育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能够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让民办高校的健身场地充分利用起来,学生积极、轻松、愉快参与到健身中去。
参考文献
[1] 周生军.民办普通高校体育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12(8):132-134.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 汤道志.论普通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程的构建[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39-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