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尤为重视的重要学科,对大学生自身成长、未来发展以及综合性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文素质概念的阐述,从四个层面进一步解读人文素质,并将现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内容加以简单分析,进而提出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大学教育内容。首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高校应做到启蒙学生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当代社会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其次,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高校应从学生个人特点着手,培养其优越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整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应积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全方位、全角度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1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1.1 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
人文素质指的是人类在人文层面所具备的综合性品质或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科学衍生下发展出来的人文主义,在较大的程度上与科学主义和拜金主义相对立,不仅差异于科学主义对事物的客观理解,将人的实际价值、生命和意义加以强调和体现。也区别于实用主义的实际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是新时期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体现。与此同时,人文又和科学、实用相辅相成,成为人类发展与生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价值趋向。
1.2 人文素质的四个层面
经过学者对人文素质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人文素质大致分为四个层面进行合理解释。第一,人文素质的体现在于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即关于人类自然活动精神领域所产生的认知。如,人类文明历史知识、社会法律知识、思想哲学知识、宗教活动知识、道德素养知识、文学艺术知识等。第二,人文素质要求理解人文思想,即支撑人文知识内在逻辑与基本理论的思想内容。与现代科学思维比较,人文思想客观性相对较低,具有更多的民族情感、个性情感等意识形态特点。第三,熟练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式是在人文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践性与认识性的具体方式,表现了人文思想是怎样形成与衍生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用人文方法考虑、解决问题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基本要求。其特点与科学教育中的精准与普遍性不同,人文方法的具体认识和实践具有特定性,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内容联系性较高。第四,以人文精神为发展原则。人文精神指的是在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民族灵魂、民族精神等的具体体现。
1.3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的衍生产物,顾名思义指的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分为三个教育层次,一方面,包括人类历史教育、文学教育、思想哲学教育、社会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另一方面是人文素质中的文化教育,尤其是民族文化教育。其中包括文化基本理念和精神的教育、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等,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升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可程度,提高学生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第三方面是相对于前两个层面更具有大局观的人类意识教育。例如,人类共同三观教育、人类文明成果教育等。其最终目的是使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家庭和个人学会与外界的和平共处,使全人类在平等互助的环境下良好发展,是促进人类和平、生产力稳定提高的基础性保障。
2 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2.1 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知识是现代我国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内容和有效手段,长期以来的科学知识积累是保障大学生与时俱进科学意识的重要渠道。然而,仅依靠充分的理论知识掌握是难以实质性提高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校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更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多元化知识体系,需要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一体化知识系统。此时,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得以体现,高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实际效应,保障高校学生优质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有效掌握,让大学生具备丰富的思想哲学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顽强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拓展高校学生视野使其逐渐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进而大幅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精神支柱
科技是人类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人类生产力提升的唯一途径。大学生在漫长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历经坎坷险阻、重重困难,在各种难题的困扰下,对大学生心态造成严重打击,致使其极难把控自身方向,阻碍大学生坚持到底的信念。此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文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学校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逐渐养成高校学生健全、正确的科学人格。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从思想上不断渗透中华民族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理念,使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去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品格情操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将优秀的人类哲学思想灌输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正确分析判断科学创新的可行性,避免学生出现不切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过早放弃科学创新项目的现象。
2.3 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思维,只有将自身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逻辑性、现实性地转化为相应的科技创新方法,其创新能力才得以体现。反之,不切合实际、无法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科技创新都是空谈。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哲学知识的学习,长期以来形成较为优秀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大幅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各个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从上万年前人类对石器的使用,到三星堆文化青铜器的诞生,从陶瓷的发明,到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新的发现均是人类对自然界探索创新的产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备受历史事件启发,进而实现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2.4 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促进大学生科技創新能力发展
科技创新方法是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包含熟练的试验技能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教育体系中,部分985、211类重点大学普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度较高,然而大部分综合实力较差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全方位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此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虽然无法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起到直接性影响,但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支持,使大学生在校园学习难以获得先进试验技能和操作方法时,积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有方的品质。反之,学校在难以有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科技创新培养的同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也不够重视,将造成大学生创新热情较低,由于基础技能的限制,不愿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等现象。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将大学生创新勇气、创新意识、创新水平激发的有效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人文教育课堂,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并从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影响。高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热情,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型科技人才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月.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基于对陕西省五所理工类院校的调查[J].高等理科教育,2016(06).
[2] 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 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3] 周璐,衡艳林.发挥国际交流项目对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影响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