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农旅融合视角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扶贫新时期背景下,“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精准扶贫”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旅游发展在实践中表明,对消除贫困区域作用最大的是乡村旅游,它不仅带动了乡村的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旅游扶贫精准性问题也在逐年显现,因此,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也值得深思。基于农旅融合的视角,以达州市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改善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移民系列民生问题抛砖引玉。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旅融合;达州大竹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本论文依托于四川辰垚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大竹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编制项目。自参与编制该规划以来,笔者就十分关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对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编制该规划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研究意义
  如今,正值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规划阶段,笔者期望通过对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行性的研究,能够针对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帮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广大移民脱贫致富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扶贫策略,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本论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达州市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该区域的移民生活水平低下,是国家扶贫政策倾斜的重点对象,对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则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再则,该区域在农业开发上具有十足的后发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扶贫十分符合其地方特色,对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则具有典型性,类似区域可作为借鉴。
  1.2.2 研究方法。鉴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本论文采用了多元复合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歸纳法、规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由于旅游扶贫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全文更是以规范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主线,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就“在该区域能够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该区域怎样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问题进行探讨。
  2 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SWOT分析
  2.1 优势
  达州市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早已形成“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区位优势明显。其次,大竹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整体气候立体差异明显。再则,大竹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谷、玉米、油菜、蚕桑、茶叶、苎麻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农旅结合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2.2 劣势
  虽然大竹县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明显,但该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农旅结合的支柱产业并不发达。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来看,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群众的意识里,旅游只与当地景区的关联度较高,对开发乡村旅游还未形成格局,自发性的乡村旅游接待也不多见。
  2.3 机会
  早在2006年,国家就出台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新时期水库移民的扶持范围、扶持标准、扶持期限、扶持办法等作出了重大调整,其扶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再加上大竹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已经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次级枢纽,做强’创新孵化、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三大支撑...川渝鄂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中,将建成川渝鄂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主要任务,可见该区域移民群众能够享受国家双政策的巨大福利,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4 威胁
  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主要由乌木滩水库、同心桥水库、龙潭水库三座大中型水利工程,然而建设时间均在上个世纪,年代久远。由于库区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贫乏和水利工程投入不足等,工程建设期和建设后没有太多的资金对库区塌岸、滑坡和浸没区采取治理措施。因此,库区形成后至今库岸滑坡和浸没现象十分严重,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库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对交通设施存在破坏的可能。
  3 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构想
  结合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SWOT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在此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将重心倾斜在美丽家园建设、生产开发这个两方面。
  3.1 美丽家园建设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构想
  3.1.1 基础设施巩固,共建完备旅游配套设施。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提升移民生活质量的硬性条件,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旅游乃至旅游扶贫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开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便是通达性。目前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仍存在断头路等交通不便的情况,通过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和断头路改造,来进一步提升旅游道路的通达深度以及通畅水平。借助政府部门支持,增强道路的使用功能,使具备相应条件的乡镇优先布局公共交通体系,既能解决移民出行的难题,还能优化贫困乡村道路网,最终增强乡村旅游“行”的服务能力。
  3.1.2 人居环境改善,共筑良好乡村旅游环境。在保护旧村落地方性、文化性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建筑内外风貌整治、改水、改厕、改厨等一系列功能性整治,部分农房可提升为农家乐或民宿。与此同时,新村人居环境的营造要汲取旧村落的经验教训,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落实农村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的绿化及美化工程,突出“田园”特色,切实为乡村旅游做好奠基性准备。如此,不仅切实改善了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人居环境,满足游客“吃”“住”两方面的需求,直接增加库区及安置区移民的收入。   3.2 生产开发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构想
  充分整合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内现有的旅游资源,通过升级农业并连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乡村旅游新型景观资源。以大竹民俗文化为核心,集中体现大竹自然生态风光、田园景观、气候条件的优势。同时大力配合全省实施“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以油菜花、果花果树、大竹特色蔬果等优势农产品作为媒介的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无缝对接,实现游、购、娱移民全方位增收,达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
  3.2.1 打造农业大地景观,实现旅游观光增收。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按照“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结合实际地势,打造农业大地景观,让“一田两用”。在不妨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布局,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与此同时,可结合大竹民俗文化,对景观做文化性塑造,并通过景观季节性的变化,做到全年皆有景。随后整合农业旅游景观大道,拉拢自驾游市场。
  3.2.2 打造农业嘉年华,实现旅游体验增收。乡村旅游要实现精准扶贫,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增收的幅度远不及“感同身受”体验型旅游产品,不仅要提升旅游吸引力,刺激游客前来,还要让游客能够留下来。打造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趣味农业嘉年华,积极培育农耕体验、农作游乐旅游市场,可采用美国66大道的做法,提升休闲农业旅游的回头率,实现多次增收。
  3.2.3 打造农产品集散区,实现旅游购物增收。在大规模种植大竹当地特色农作物的基础上,如打造香椿、苎麻、高山蔬菜、白茶产业示范园区等,延长这类农产品的加工链,加大精加工程度,方便游客携带。在产品营销方面,更要十足把握旅游消费者心理,除此之外,应考虑现代旅游者对生活品质的注重、对鲜活有机农产品的青睐,由此,加强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4 结语
  通过对旅游扶贫政策、移民扶贫政策背景的分析,针对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区位、资源现状的描述,对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由于突出的区位条件优势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就农旅结合的视角来看,该区域初步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要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指标测评。笔者就编制《大竹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收集的材料提出开发构想,由于覆盖面较广,导致细化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探讨。总体来说,达州市大竹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就农旅融合的视角下,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 李會琴,侯林春,杨树旺,等.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01):26-32.
  [3] 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02):89-94.
  [4] 张丽文.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5] 姬丹.乡村旅游·扶贫致富·政府行为[D].贵阳:贵州大学,2007.
  [6] 洪京.乡村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7] 丰志美.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四川应用的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8] 杨颖.旅游扶贫的机会成本[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3.
  [9] 赵荣.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效益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10] 陈瑶.达州市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1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