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晓晶
[摘 要] 在当前社会的文化水平飞速提升的前提下,各个语言流派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期。而在诸多语言流派当中,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是其中被使用最广泛的两类。虽然在其基础架构以及相应的运用方法上面,这两者存在的差异不容忽视,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语言学的发展,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则是许多学者都在共同探讨的议题。实际上,差异并不会对这两者的有机融合造成太大的阻碍。相反地,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这两者才能够较好地实现互补,以此来丰富我国语言界的相关理论,促进当代语言学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探究这两者的融合途径。
[关 键 词] 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融合;语言流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HO-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00-02
作为当前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大语言流派,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语言的发达程度。如果能够将这两者进行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那么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造福我国的语言学界,并且对现代语言进行丰富和润色,使其能够更加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用语需求[1]。
一、批评话语浅析
学界经过对批评话语来源的广泛探究之后发现,其起源应当可以追究到修辞学当中的基础语言学[1]。但是相较于其他得到过系统发展的语系,批评话语可谓自成一派,因为其发展过程当中的相应理论并不完备,除此之外,其使用模式也没有得到完全的标准化[1]。在其长久的发展过程当中,语言是其得以成形的重要媒介,除此之外,认知语言学亦是其重要框架,与此同时其还融合了标点符号的内容。而追究到这一批评话语的使用目的,简化语言并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沟通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除此之外,与其他的语言学派不同,这一批评话语的内容往往源自生活,源自社会现实。因此其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必须不断加大对社会、对生活层面事物的关注力度。
学术界对语言的作用有如下的看法:通过语言,人们能够更好地对社会权利及能力层次做出更好的区分[2]。与此相对应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也是为了对个体的社会层次作出区分和判别,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借助于一定的技巧,对包含在语言当中的深刻含义做出清晰的解释。这一话语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当中的不平等现象得以揭露,与此同时,其对使用者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其使用者必须了解相应的语言结构,并深刻洞悉其中的含义,除此之外,还能够了解批评语言使用的作用和方法。
在当前社会,要想有效地了解批判话语的使用,就必须关注新闻评论当中使用的话语。从这些话语当中,不仅可以探究到当前社会的某些现状问题,使用者还能够通过这一语言模式,建立起和社会更为紧密的联系。而在当前批评话语的使用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意义模糊的问题。这就需要使用者重新找出其核心的关键语言,并且按照其表达的内容倾向,对其使用的词语的序列进行重组,以此来凸显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及其主要的核心思想。
而当前,从许多专家的研究来看,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地将批判话语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而在这一话语的表达过程当中,如何采用有效的表達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无法帮助语言的阅读者获取关键信息,形成有效认知。因此,为了逐步改变和突破当前的批评话语使用现状,就必须从其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建立为起始,使得批评话语更好地和前者相互融合,以求促进其语言表达清晰度和有效性的提升[3]。
二、浅析批评话语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联系
长期以来,韩礼德提出来的语言结构作为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关键话语的使用过程当中,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3]。其一方面具备优良的使用特点,但是其另一方面,也同样具备一定的劣势,那就是过分关注社会基本结构,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语言部分。而在当前这个时代当中,批判话语在获得广泛使用的同时,其中也融合了不同的语言方法及相应的社会原则,这就使得这一语言模式的理论日趋健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语言场景。国内的许多语言研究学者都一致认为,如果能够在批判话语的使用过程当中,有机地融合认知语言的成分,既能够使其具备更加合理的内容表达,使其中心思想更加明确,还能够使其表达更具备价值。因此,在对认知语言的研究过程当中,批评话语的各个方面也得以以新的模式呈现出来。究其本质,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虽然其产生的背景和使用的途径存在着和批评话语较大的差距,但是与此同时,两者之间并非不具备互补的基础[4]。有些学者认为,要想有效地使用这一批判性的话语,其使用者本身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与社会权利息息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落实到社会层面,主要就是对各种社会现象背后规则的理解。而落实到组织层面,则是对各种人际关系形成模式背后的理解。但是立足于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没有学者能够提出一种有效的模型,用以整合宏观和微观这两个视角下的批评话语[4]。而恰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模式,就存在于当前的认知语言学当中。借助于认知语言学本身较为丰富的灵活的结构,批评语言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得以灵活和生动地呈现。与此同时,这两类语言模式借助和运用的基础,都是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区别只在于,批判性语言表达的内容和社会变化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而认知语言学则对这一内容关注较少。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两者取长补短并进行合理的结合,必将对最终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三、浅析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的融合方式
(一)浅析隐匿在批判话语背后的含义
对语言的含义进行分析和阐述,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之一[5]。尤其是在语言使用频率被逐渐提高的现代社会,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使用语言表达一定的内容,以此来达到某些目标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与此同时,语言背后蕴藏的特殊含义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理解和阐释,那么其对人类沟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必然是不容小觑的。而在认知语言学派当中,在对其中的隐性词语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由于含义的混淆而发生意思的误解。但是采用批判性话语,则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短板,使得其中的深刻和隐晦的含义得以浮出水面,使得沟通者双方都能够更加明白语言背后的含义[5]。当前,借助于认知语言和批判语言的有机结合,哪怕是表达同样的意思,所能够使用的语言也会更加精炼并且能够直戳要害。如此一来,表达者就能够在使得事件的原貌得以真实呈现的前提下,使其表达方式更为灵活,以此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程度。
(二)心理空间将整合理论与批评话语结合
通过心理空间整合理论这一途径,我们可以借助于认知语言学的力量,来更好地发挥出批评话语的作用,使这两者的融合到达一个新的境界[5]。如此一来,语言的不同层次的含义,不管是深层的还是浅层的,都能够获得更为深入的剖析。久而久之,表达者背后的价值观和相应的态度也能够得到更为明晰的呈现。因此,使用心理空间的整合理论,使用者就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来将这两大类语言流派的模式和优缺点进行结合,从而呈现出更为有效的语言模式。如此一来,不仅语言使用者的能力会得到以提高,其认知水平也会获得较快的提升。
四、结语
在当前这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不容小觑的时代当中,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无时不刻不在受到经济和政治等基础的影响。而在当代社会,批判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功能和优势,逐渐受到包括新闻领域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视的限制,如对语言当中的含义呈现不够准确明晰等缺陷。因此,相关的学者就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结构优势,不断探究将批判语言融合到认知语言学框架当中的方式,以此来促进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更为深刻地发挥出语言在当代的作用,促进人们沟通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够优化语言结构,使语言理论获得长足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张蕊.再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以“侧重”识解操作为例[J].外语研究,2015(6):34-41.
[2]邱乐乐,李瑛.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赤子,2016(21):84-85.
[3]姚志英,郜丽娜.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融合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6):83-87.
[4]高燕飞.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现代交际,2016(3):147-148.
[5]崔玉莹.批评转喻分析模式下的“冲突”转喻研究: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声明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5):63-66.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