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史课程教学中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敬飞
[摘 要] 设计史课程是对设计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设计特点、思潮变化和设计经典介绍。以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为视角,以提升学生设计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从抽象的设计史论知识到具体的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设计实践过渡和衔接。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深度融合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从多元化设计知识中探索设计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艺术设计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设计史;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30-02
设计史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设计史课程一般都由国外近现代设计史和中国古代设计史两部分组成,介绍设计发展中各个时期的设计特点、思潮变化和经典的设计作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当前高校的设计史课程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教材和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在设计专业院系中,设计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多以软件等操作类课程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史等理论课程成为培养方案中的边缘课程,大班上课、不分专业方向上课等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学生主观上认为专业课重要,而把设计史当作可有可无的副课对待。设计史知识不能很好地对接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设计史论教学较难让学生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在设计史教学中,有关设计的现象与变革、创作的风格与流派等内容都强调准确识记和体察入微,但因为课时有限而无法充分展开,往往粗略提及和简单罗列件,内容太过空泛,缺少针对性,教学专业视野过窄,缺乏学科间的交互,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现代设计理念与当下设计的联系,没有和具体的专业设计相联系,难以给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带来设计底蕴的提升。
一、以设计史课程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养的必要性
设计史课程有助于提高文化理论素质。艺术设计理论是设计先辈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设计史的学习是专业学生学习历史、了解传统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审美能力等综合设计素质。通过学习设计史和设计理论,在把握设计流派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学会以理性的角度分析作品,把艺术设计作品结合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科学的评价、批判和解析,培养探索知识的精神与提高设计理论素养。
设计史课程有助于增厚传统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设计史课程体系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两大组成部分。在设计史课程中加大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美术理论的内容比例,有利于学生积累传统知识,提高设计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使设计作品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内涵更加紧密地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常常会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象,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扩展,他们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审美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流行时尚风格。通过在设计史教学中有意地增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造物理念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熟悉本土民族文化风貌与设计理念。
设计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习型与反思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极度繁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知识数量庞大,更新速度飞快,在设计史领域中也不断涌现出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师教育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传播信息,而是帮助学生找到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艺术设计史教学不能停留在單向性地传递事实性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和实践性的知识,通过归纳、分析、推理、拓展、讲解,活学活用课本中固有的知识,再进行验证、反思、创造等方法,获取真正融合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设计思维。以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研讨为切入口,以提升学生设计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寻求多元化、深入化、目标明确的探索,帮助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从抽象设计史论知识到具体的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设计实践的过渡和衔接,对中西方设计理念和经典设计的流程、方式方法有初步了解,从多元化设计知识中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和反思,探索设计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二、设计史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结构化课程、跨类别整合
在现有设计史课程内容基础上,以现代设计史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各阶段的重要设计事件为节点对学科知识进行分解,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将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学科知识结构更加清晰,重点突出。课程设置上结合学生情况和工作岗位对学生在设计综合素养方面的需求,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提出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将每个知识节点按照地区、流派、设计师、设计作品等设定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要获取这些知识点涉及的相应课程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包含知识点的具体任务。
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很多细分专业方向,学生在日常专业学习中接触到的设计领域是比较狭窄的,比如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对海报设计、字体设计、企业形象设计非常熟悉,对工业设计领域则完全陌生。教师根据设计的类型,可以把设计史按照类别进行专题介绍,如建筑设计史、广告设计史、工业产品设计史、陶瓷设计史、家具设计史、装饰设计史等类别。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某一类别入手,介绍该类别不同风格流派的知识,再扩展到其他类别,理顺不同设计门类之间的关系,把握相关时代背景下特定的设计特征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局限,开拓设计眼界。学生在学习设计史的过程中体会和验证经典设计产生的过程,设计史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设计作品和设计现象的理解。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设计史教学要从书本中来,到创作中去。教师在讲授设计史相关作品时,要讲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设计流派、历史背景、设计人物、设计作品、制作工艺等知识,并结合学生专业技巧课开展作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体验经典设计的产生过程,体会设计大师的设计理念。具体实践课题可以采用学生分析经典设计并进行再创作的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学生利用设计史相关知识进行包含现代理念的再设计,并提出个人观点,锻炼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更加贴切,做到深入浅出,将理论知识里最具价值、最核心的部分给学生讲解,课堂作业同步学生的专业技巧课进行布置。教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设定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规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作业,并对实践成果的完成形式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实践课题可以采用学生分析经典设计并进行再创作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针对正在同步教学的专业技巧课协同设定。如学生本学期开设计了海报设计课,设计史的实践任务就可以让学生调查分析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海报作品并模仿其设计手法完成海报设计课的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实践相互印证,用设计成果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课程互补共促教学
设计史网络课程是指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设设计史慕课,系统构建设计史网络课程资,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线上研讨交流、互助答疑、资源分享、在线自测等,选择多渠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室里完成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思维的限定。线上线下的学习相互结合,是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因此,利用网络数字化教育平台,发展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碎片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最真实最个性的课程教学,并加以鼓励,应当是新时代设计史课程教学趋势。打造“微课”授课方式,将课堂教学视频、相关素材课件、练习测试、辅导点评等导入,作为设计史课堂的重要补充。
设计史网络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的,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方案。通过成体系地上传教案、PPT、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源,完善设计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时做好课程资源库的后续开发与更新工作,确保课程资源库的可持续性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课前、课后通过设计史网络课程进行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習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课后则是解决巩固知识与拓展眼界的问题。学生掌握着学习主动权,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史视野下思考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方式,将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中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设计发展和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为其逐步形成独特的设计思维奠定基础。设计史课程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改进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寻求跨学科、跨课程的融合教学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也会得到多方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尹定邦,邵宏等.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汪晓娥,鲁敏.艺术设计史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
[4]鞠盈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设计史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
[5]谢冰.现代设计史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5(7).
[6]赵继学,廖瑜.现代设计史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9).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