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与学习能力指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庆美 谷文明 李荣双
[摘 要]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多数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且造成技能学习的缺失。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要从根本上研究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与教师的教学质量相匹配,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围绕“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和学习能力指导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厌学心理;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12-02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近些年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因此,探讨和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原因,积极找出对策和方法,对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多样,而且所占学生比例越来越严重。像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热衷于网上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多科不及格,文化专业课学不进去,实习操作课仍不想学、不愿做,站在实习场袖手旁观,三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染上一些坏习惯,如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这些不良现象给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环境能影响人,熏陶人,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多元化的趋势。好多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更加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而且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失衡
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长过分溺爱,经济上从来不受一点委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厌学就有了条件;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一个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的孩子,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会很偏激,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
(三)不良媒体的诱导
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诞生和流行,学生从网络媒体所获得的信息日益增多。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网络游戏”对未成年的中职学生的危害极大,给孩子的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沉迷在游戏中,根本没有心思来学习,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及教师“教”的质量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厌学情况,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应着重加强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正因为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教育能挽救和转化行为差生,所以我们做工作才一如既往,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是突破行为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入口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行为差生没有任何人生目标,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明天和未来,所以我们认为培养行为差生“学会关心”是进行行为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和他人,关心社会和未来,关心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呢?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与同学交往和实践中了解自己、控制自己、激励自己,从了解自己中得到认知和成长。一个连关心自己都做不到的人,还谈何关心他人、关心人民、关心人类的发展呢?
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和理解他人、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个“他人”从具体的家人、朋友、同学到抽象的他人,包括他人的情绪、感受、需要、发展到他人的利益。学会关心他人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作为社会存在的每一个个体,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使学生修炼形成良好道德的前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做到关心他人,最后才能实现服务他人,这也正是我们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二)从管理角度缩小行为差生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是促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这是德治;从管理角度缩小行为差生的负面影响,这是法治。
1.制定条例依法治校 归纳总结行为差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制订出相应的《中职学生处分条例》,使学生的每种不良表现与处分类型一一对应。一经发现违纪现象,坚决按《条例》办事,以形成依法治校的氛围,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
2.弘扬正气,打击邪气
对行为差生,正面教育是我们工作中的必要手段,严肃处理同等重要。对行为差生举办军训加强班学,理论学习之余带领他们军训并参加义务活动;召开法制教育大会,按照《条例》严肃处理违反校规校纪并造成极坏影响的学生,这是一种教育学生、挽救行为差生的重要手段。不仅使违纪学生在学校里有所收敛,不得放肆,而且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一定警醒的作用,这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统一认识,齐抓共管
开展全校学生行为规范大学习、大讨论,如召开“辨是非主题班会”及学习校规校纪知识竞赛等,发动学生在班级内讨论不良行为所产生的种种危害,提高认识,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学校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其目的是形成校内和家庭双方的有效管理,多方注意行为差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切断他们与社会劣迹青年的往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从服务角度做好对行为差生的转化工作
苏霍姆里斯基说:“对少年和孩子的教育,像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样,只有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育少年的真正艺术就在于给少年提供一种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变得更好,怎样在克服困难和感受胜利喜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奋斗。”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行为差生的散漫、逆反而丧失我们做转化工作的信心,因为这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扶着学生走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在做行为差生转化工作时也要从服务者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转型期”。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其中校园环境对行为差生的影响最大。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要加强校园物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应富有时代精神,融注学校自身的独特文化,突出学校骨干专业的色彩。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主要由学校各种软件构成,学校应利用各种展牌和标语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起到教学育人作用,这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点;在家庭环境建设上,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或家长课堂等方法尽可能优化学生家庭环境,唤起家长培养子女的责任意识;在社会环境上,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正气,以高尚精神、优秀文化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从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来刺激学生奋发向上,使其身心向健康向上的目标发展。
2.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
有人说:“过度的压力可以让天才变白痴,适当的激励却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这说明情感激励是每一个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情感激励是德育工作的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行为差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工作热情,促使其个人的进步。
努力去发现行为差生的一些闪光点,我们只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能进行情感激励。平时多开展第二课堂,鼓励他们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让他们表现自己,找回自信,肯定自己,樹立自尊。在犯错误时,不要马上指责、批评,采用以退为进,慢慢开导,维护其自尊心,不妨先找出他的长处,只有找到长处,才能帮助他找到改正错误的信心。比如,对经常逃学的学生,在学校制度的法治和老师的教育下改正。可是有一天又逃学了,不妨对他说:“你已经长时间没有逃学了,这说明你的自我克制能力还是不错的,我相信你能改正,希望这次是最后一次,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好吗?”这种激励比起板起面孔说:“你这个人,跟你讲过几次了,真是不可理喻。”效果好多了,只要做到真心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达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走进学生心里,建立心理、法制咨询室
行为差生的敌对和逆反心理比较强,并且法制观念淡泊,学校必须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心理、法制咨询室,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室应全方面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恢复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行为差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4.摆正角色,加强就业指导
中职学生中部分学生懒散怕吃苦,不安心学技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开展良好的专业教育:(1)组织新生去相关企业参观,特别是请企业的优秀技术工人做报告,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明白只要自身技术过硬,企业需要这样的技术工人,自己也能够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2)组织各种层次的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听完报告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让新生认识到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只要学生能开始关心自己的学习,那么其转化工作就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肯“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尽可能多地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奥]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