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阅读与课文阅读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文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课本阅读是专家指定审查的内容,老师指定教学目标来学习的范文。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课本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课本阅读是专家指定审查的内容,老师指定教学目标来学习的范文。
李吉林老师是中国情境教育的创始人。80年代初,她就自觉开始了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她逐册编写补充阅读读本,丰富孩子的阅读量。在群文阅读兴起的今天,回顾李老师的做法,实感叹其前瞻性。《我们去寻找美》是写景单元,李老师就编排了《雨》《外婆家》《冬天》《瑞雪》四篇文章揭示出写景文章的要领一一看得细、听得真、想得美,并让学生初步懂得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学习方法。回顾她的很多课例,发现她都把课文与其他文章相互融合、补充、拓展。
这,让我有了让群文阅读与课文阅读相互融合,让彼此相互成就的想法。
一、课文主体,互文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一单元《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写乡愁的五言绝句。我把孟浩然的诗和有关“愁”的诗进行了组合,做了以下安排:
师:同学们,昨天让大家收集了孟浩然的诗,谁来朗读一首。
生读了《春晓》、《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师:真棒!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呢?
生1:大都是五言的。
生2:有写山水景物,也有纪实。
生3: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
师出示PPT,读《虞美人·舂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这首诗,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愁。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很好。李煜作为南唐后主,亡国后,在自己的住所让歌姬唱这首《虞美人》,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愁。这首词传入宋太宗的耳里,大怒,赐酒毒死了他,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一个“愁”,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把他内心的痛苦、哀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师出示《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请生读。
师:本诗也有个“愁”字,仔细读一读,你们猜,诗人在愁什么?
生1:凭吊古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昔人己乘黄鹤去。
生2:思念家乡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日暮乡关何处是。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诗人的几笔,你们就有如此的感受。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师出示《宿建德江》: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五言绝句《宿建德江》,诗里也有一个“愁”,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感受在愁什么。
师开始进行课本阅读。
二、单元整体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个作家单元。这个单元全部围绕着“鲁迅”来开展。如果一篇篇单独来讲解,在我看来,反而破坏了其整体性。在学习本单元时,我总结了几个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先整体思考,再精讲每篇课文。
1、师: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读完这个单元,请你们来告诉我,并告诉我原因、出处。
生a:鲁迅先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课文《有的人》里“有的人,服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b:是为了让多数人更好活着的人。《有的人》里“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精讲《有的人》。
2、师:鲁迅先生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什么印象?
生a:同情劳动人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关心拉车夫,也关心女佣阿三。
生b:对下一代关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关心作者读书的情况。
生c: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到了。
师精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整体学习本单元,自行理解对文章的感悟。
学生通过老师的精讲,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理解编者制定这篇课文的目的。
同时,学生还可借助网络等各种方式,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课本阅读重文本意义,老师定问题,定思考的方向;群文阅读重学生的个人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思考。两者相融,相互升辉,更添溢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5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