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音乐剧电影《Into The Woods》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怡欢

  【摘要】好的一部音乐剧,是无论翻拍成多少版本,你都能在看完之后,慢慢品味出不同的感悟。《Into The Woods》作为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之一,看似是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却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出了真实的生活,展现出了美好背后的不完美。所有童话,都只不过是现实中一个短暂的瞬间。
  【关键词】童话;音乐;人生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Into The Woods》——黑暗系的童话故事
  《Into The Woods》是一部将童话故事《灰姑娘》《杰克与魔豆》《小红帽》和《长发公主》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剧,改编自百老汇舞台剧,百老汇表演的基调为黑色,所以说,童话是给孩子看的。而《In the Woods》是套着讽刺剧的面纱,属于成人的童话故事。
  (一)《Into The Woods》中的音乐元素
  2014年版本的《Into The Woods》不再是舞台上的音乐剧,而是通过后期制作的电影呈现在屏幕上,但是仍然保留了音乐元素。影片还是以音乐为主,而且每个主要童话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性音调和曲调,比如小红帽的出场音乐便是以欢乐轻快为主的,让人一听便知这是小红帽要出来了。歌唱方式有以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咏叹调、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宣叙调曲调独唱的部分,有直接表达思想情感、激发听众情感共鸣的合唱部分,还有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的表现方式的重唱部分。重唱不仅有咏叹调抒发情绪的成分,更兼有宣叙调发展剧情的功效。在舞台剧中,如果是两个演员以上同时讲话,观众几乎无法听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然而,重唱曲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唱歌,透过和声和对位的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不同的内容,形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在电影中同样如此。
  片头三个故事同时发生,辛德瑞拉、面包师夫妇和杰克的四重唱,辛德瑞拉继母和她两个姐姐的三重唱,便是采用了电影常用的平行蒙太奇剪切手法拼凑在一起,三条情节线相互穿插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展现出不同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这样不但有字幕可以知道演员所说的话,而且依旧有戏剧化和立体化的效果。
  大多数的作品中,重唱都会在一场之末或者是终场出现,作为总结,也可以是下一场情节的铺垫。
  《In the Woods》第一段最后所有童话人物都在去森林的路上,将这些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便是面包师的配方,像牛奶一样白的奶牛(杰克的奶牛),像血一样红的斗篷(小红帽的斗篷),像玉米一样黄的头发(长发公主的头发),像黄金一样纯的鞋子(灰姑娘的鞋子),所以说,此处重唱是为后文的铺垫。音乐上先是面包师、辛德瑞拉、杰克和小红帽各自交代去森林的目的的独唱,然后是四人的合唱,最后形成了四人和继母三人的七重唱和合唱,压缩了七个人物各自的宣叙调和咏叹调,虽然演员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有欢快的、有着急的、有伤心的、有无奈的,但通过合唱直接将人物的情感交融起来,集中了观众的审美注意,深化了内容的表现,令人些许期待后面情节的发展。
  (二)《Into The Woods》中的舞蹈和舞美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还有舞蹈、戏剧表演、舞美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In the Woods》源于百老汇,而百老汇的表演内容多以经典剧目为主,演员的表演服从剧情需要,以群體的肢体语言和出色的音乐吟唱来表现晚会主题。在该剧中,音乐很棒,第一段的重唱和合唱,第二段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对唱,高潮your fault这一段的五人重唱,还有后面一段女巫、灰姑娘的独唱都堪称精彩。而舞蹈成分几乎没有,只有在第一幕的后半段中出现了一小段面包师妻子和王子的双人舞华尔兹,然而形式过于单一。
  在舞美上,因为这不是舞台剧,而是电影版的音乐剧,布景灯光效果处理显得更为大气,魔法的效果、闪电的效果、风沙的效果更逼真,道具更为丰富,有着独特的美学风格。服装方面,相比于《歌剧魅影》《怪物史莱克》等大型经典音乐剧,显得很朴素单调,但是每个人都有属于代表自己的风格服装,只是缺少了视觉上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三)《Into The Woods》中的人生哲理
  回顾整个音乐剧,令我们观众刷新了童话很单纯的世界观、相爱便能在一起的人生观、坏人有恶报的价值观。童话也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与结局。
  片头每个人都是以“i wish……”开始,是一些生活平凡的人对未来抱一种期望,也预示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是由每个人的期望开始的。每个人许下自己的愿望,但是要记住,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伴随着的是失去另一些东西,要有勇气承担一切后果。这让我想到了《第八号当铺》,你可以用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去换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可是让你换了以后,你并不会满足,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当你失去所有,回头才发现已无路可退了。《Into The Woods》中杰克想要变富有,但是最后引来了女巨人的怒火;女巫想要恢复年轻,但是她失去了魔法。灰姑娘最终还是没有和王子在一起,面包师的爱人失足死了。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所想所得去追逐,但我们终将会遇到的现实,会碰到的考验,或许最终悟了,或许依旧看不透,有时甚至会失去亲人与爱人,但生活不会停下,我们仍要好好生活下去。
  黑森林就像是一块“照妖镜”,暴露出来的是人性的真实。当敌人出现时,大家不是想办法,而是互相怪罪,这是人性的弱点。女巫看清形势,引导大家,但大家不相信她,这是大家对于巫婆的误解。
  很喜欢女巫最后说的一句话,她说:“你们真善良,你们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你们只是善良(nice)。”说不出女巫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她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而已。也许有时候坏人其实不坏,他只是有自己的苦衷和自己的是非观。所有人都只是平凡人罢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或许善良,或许软弱,或许自私自利,可是,在经过重重磨难、考验之后,或许有一天,他们能成为真正的“好人”。   二、从叙事结构与故事情节浅析《Into The Woods》
  (一)叙事结构
  2014年,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出品的奇幻歌舞电影《Into The Woods》与以往的童话改编电影不同,该电影的原身是音乐剧,是将音乐剧搬上电影屏幕上的一个呈现,而理解叙事结构是贴近音乐剧主题外在表象的首要通途。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影分为最基本的线性、非线性以及反线性,而叙述手法主要分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以及平叙。《Into The Woods》的编剧詹姆斯·拉派恩在叙事结构的构建上,采用的就是平叙的手法,成功无违和地改编糅合了四个经典的格林童话。在影片的开场,三组人物及其叙事在三层空间被同时展开:第一个层次,饱受压迫的灰姑娘想参加国王的舞会,但是坏心眼的继母和姐妹们想尽办法折磨她;第二个层次,杰克将白色乳牛当做朋友,虽然它不产奶,还被妈妈命令将牛卖掉;第三个层次,小红帽在面包师夫妇那装满好吃的面包,朝着外婆所在的黑森林深处走去,巫婆突然出现,让面包师在三天后准备好四样东西:白色乳牛、红色斗篷、金黄色头发及黄金鞋。
  这三个场景是同時发生的,但是被分开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在这一刻,时间流是暂停的,电影里同时描述三个场景,展现了同一时间下发生的不同行为,取消了叙述的时间顺序,变传统的“历时性”为“共识性”,呈现出了空间化特征,即场景的平行以及故事间的平行。本来三个童话故事按照既定脉络展开,故事与故事之间是没有交集的,但巫婆的出现,让同时走进森林里的故事主要人物开始有了联系,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面包师夫妇。
  (二)故事情节
  影片《Into the Woods》在故事情节上主要是由两幕组成,第一幕的整体基调是轻松愉快的,虽然故事作了改编,但最后的结局和原本的故事并无出入,仍然是我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以Once upon a time开始,Happy ever after结束。这一幕让观众明白了解剧中人物的身份、人物彼此间的关系以及在剧情情节展开之前的背景。如果编剧只是想展示把四个童话故事串联在一起,那么显然,他并不具备击败当年的《歌剧魅影》,获得戏剧届奥斯卡“托尼奖”的资格。所以我们有了第二幕。
  第二幕中,美好的场景渐渐崩塌,不再是我们所属于的童话故事,是有背叛欺骗、出轨谎言的颠覆版童话,属于成人的黑暗系童话故事。这一幕则是高潮所在,引申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人生,是值得去反思与回味的。在看似美好的结局里,女巨人突然的出现打破了这“虚假”的美好,她的复仇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成功衔接两幕内容的交汇点。借由两幕中人物性格前后的变化对比,加强戏剧冲突,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以达到剧情的高潮。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电影,剧中亮点肯定是出乎观众意料的那个发展,而前面埋下的伏笔就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高潮。伏笔即为埋伏的线索,既然是埋伏在剧中,肯定是不易被人发现的,往往当后面的“高潮”出现时,大家才会恍然发现,原来伏笔早已埋下。伏笔作为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会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大家会沉浸在剧情里去思考:明明魔树早已被杰克砍倒,那女巨人又是如何下来的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魔豆?就此回想到,灰姑娘也从面包师妻子那里得到过一颗魔豆,却被随手丢弃了,这就是伏笔所在了。
  三、总结
  童话故事里表现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所有童话,都只不过是现实中一个短暂的瞬间。当你把镜头停留在那个瞬间,你看到的就是童话,当你将镜头延长,你看到的就是“森林”。所谓的森林,是人类历史的森林,也是人类文明的森林。我们迷失在森林里,探索在森林里。在长长的历史和文明的森林中,我们究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人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我们很多时候无论做事还是做决定都有一份依赖,依靠别人,而当那份依靠消失的时候,那个时刻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去面对的时刻了!黑森林就是一切的起点。
  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车,从起点上车,一开始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但每到一站都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象征着每段人生都将有人陪伴,每段人生都有别人对你的爱,自己对别人的爱,扭曲也好,纯真也罢,至少我们不是独单一人,即便是黑暗那也是最真实的我们。
  参考文献
  [1]慕羽.百老汇音乐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4]西摩·查特曼.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赵珂.音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之路——音乐剧电影的创作特征分析[J]. 当代音乐,2019(5):124-125.
  作者简介:王怡欢(1994—),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在读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