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守殿 苏昌荣 杨晓力 冷劲松 兰吉玉
摘 要 立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内林地、气候、食用菌、地方政策等资源优势,采用实地调查研究形式,通过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效益分析,为阐述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助推全州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促进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下一步全州发展林下食用菌有所帮助。
关键词 林下食用菌;效益分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中圖分类号:S759.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61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6.68%,广阔的林下有着丰富的野生食用菌,如松乳菌、羊肚菌、香菇、平菇、木耳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国食用菌协会首推的“一晕一素一菌”的科学营养结构搭配,已获人们的认可,绿色、健康、生态食用菌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了条件与机遇。而抓好这一机遇,用好黔东南州的林地资源,规模发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对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助力全州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林下食用菌优势及产业现状
1.1 气候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4~1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 ℃,气候冬暖夏凉,年日照时间1 068~1 296 h,无霜期270~330 d,降雨量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78%~84%,森林覆盖率68%,境内林地较适宜菌类生长
1.2 森林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境内群山叠翠、林木葱茏,有“杉乡”“林海”之称。根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全州森林面积达20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6.68%,为该州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林下可以起到防寒保湿的作用,能够给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3 食用菌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境内林地野生食用菌丰富。据调查,全州生产种植食用菌品种有20余个,主要有香菇、木耳、平菇、大球盖谷、茶树菇、羊肚菌、姬松茸、天麻、茯苓等,其中种植过66.67 hm2的主要品种有香菇(388.75 hm2)、大球盖菇(152.47 hm2)、羊肚菌(97.19 hm2)、平菇(87.97 hm2)、黑木耳(87.79 hm2)等品种。截止到2019年中,食用菌种植规模达0.15万公顷,其中林下食用菌种植0.03万公顷。
1.4 地方政策优势
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印发了《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鼓励各县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香菇、竹荪、木耳、冬荪食用菌等的种植,开发更多有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并开展仿野生种植研究,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培育乡土品牌。如剑河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政府选派管理团队+贫困户”的发展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将工厂化生产、应季生产、林下仿野生和稻田种植相结合,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食用菌“一县一业”产业;此外,该县积极盘活森林及土地资源,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大力开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试点,2019年4月试种33.33 hm2,品种有黑木耳、紫花菌、红头竹荪等,计划两年内种植食用菌0.13万公顷以上。目前,黔东南州食用菌产业逐渐形成以剑河县为核心,辐射扩大形成全州食用菌的经济产业带新格局。
2 林下食用菌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据实地调查,林下种植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以剑河县岑松镇湾根村林地摆放黑木耳为例,林地每667 m2置黑木耳0.7万棒,第一期林地黑木耳2.13 hm2,正常操作管理,每棒产鲜黑木耳0.75 kg,每667 m2产5 250 kg,按保底公司市场鲜品价4元/kg折算,黑木耳每667 m2产值达2.1万元,扣除投入成本1.8万元(其中菌种1.4万元,林地设备0.06万元,人工摘菌0.36万元),林地黑木耳每667 m2获纯利0.3万元,第一期林地黑木耳示范可获纯收入9.6万元。
2.2 社会效益
走访贫困户调查了解到,2万棒食用菌林下种植可以创造1个就业岗位,带动1户贫困人口脱贫。以剑河县岑松镇黑木耳种植为例,采取“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
政府选派管理团队+贫困户”的发展新模式,贫困户年种植2万棒黑木耳(每年可在春季、秋季各种植一季,每季种植1万棒),产值6.0万元,扣除成本(含菌棒4.0万元,设备0.1万元),年收入2.0万元左右,按2019年贵州省脱贫攻坚经济收入指标(年人均纯收入3747元/人)计算,2万棒黑木耳种植至少可以带动1户贫困户5个贫困人口脱贫。
2.3 生态效益
发展林下食用菌,当采收完食用菌后,会产生很大菌渣。通过发酵处理,变废为宝,将这些菌渣转变为有机肥料,可以充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促进树木更好生长。而且,在林地中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保护土壤水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形成以菌促林、以林养菌的效果。
3 促进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刚刚采收的食用菌,生命旺盛,若冷鲜保藏不好,易导致品质变劣,市场价格下跌,影响农户收入。当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在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还未完全配套,因此,政府部门应着力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多渠道融资或招商引资等形式,加大对基础设施特别是冷链物流建设力度,为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3.2 加强市场信息共享,做好产销对接
农业产业通常是弱势产业,常存在“双重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要在做好抵御自然风险的前提下,强化产销对接。在市场风险方面,作为种植农户,要做好市场风险防范,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依托企业签订合同;作为企业,拥有稳定的广阔市场,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为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政府应搭建一个食用菌销售网络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促使产品流通市场,保证销售便捷。
3.3 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创建食用菌特色品牌
通过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培优扶强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实现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有效衔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食用菌产品要制定相关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包装,构建和打造“苗侗山珍”健康生态绿色食用菌产品,确保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努力创建和打造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特色品牌[1]。
3.4 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建设力度
站在发展的高度,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内各职业技术学校,短期开设订单式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长期设置食用菌专业,通过长短结合,培养大批“留得住”的食用菌及食用菌技术职业农民。鼓励各食用菌龙头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岗位,组织本地群众通过以岗代训,掌握食用菌种植、研发等适用技术。
3.5 加强技术创新研究,提升产品竞争力
争取省、州科研院校(所)的技术支撑,开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技术创新研究工作。目前,贵州省黔东南州还有许多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林下野生食用菌松乳菌需抚育与驯化,要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与研究,重点开展品种改良、品种选育、菌种质量评价、安全生产控制、病虫防治等工作,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娇娇,张燕,韦淑花,等.广西柳州市林下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8):251.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0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