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惠林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新式教育方式不断普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拟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体三个角度进行探索,讨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教学丰富发展中职德育课的主要对策,并希望通过与时俱进的变革不断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3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迅猛推进,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家相关政策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被屡次强调。国内外以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网上在线课堂、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模式井喷式出现,给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转变,使其突破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
一、“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与诉求
(一)机遇与挑战:中职德育课面临的现实境遇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以往狭窄空间的限制,而是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日益显现出广泛、方便、实时、开放等特点。就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逐渐被运用到教学领域,而与此同时,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由于采用经验式的思维、说服式的教授和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顺应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潮流,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更不能保障其新形势、新阶段的主客观需求。这些问题对于中职德育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职德育教学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学生认同感是目前中职德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青年学生是新媒体使用中最广泛的受众群体,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铺天盖地的信息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水平、文化自觉意识和理性判断。中职德育课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德育课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困境与抉择:提高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的时代诉求
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一方面,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内容大多拘泥于教材的理论和案例而略显教条呆板,授课模式也局限于教师当堂的说服式讲授,师生间的互动程度较低,当代中职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大容量的课堂使授课者难以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所有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而无法满足当代中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日益多样化。由于中职学生社会阅历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面對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意渗透时往往难以抵抗和招架,从而对中职学生正确“三观”形成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对德育教学的目标达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与时俱进,进行信息化改革,抢占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先机是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时代诉求。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教学丰富发展中职德育课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提升中职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直十分重视,也提出了许多相关政策。想要探索一条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契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之路,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之外,各校要联系学校实际,仔细研究政策导向并形成相应的政策、机制和措施,从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角度探索以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此外,科技日新月异迫使中职德育的任课教师应对信息化手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要始终保持对重大新闻的敏锐认知外,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探索和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并逐步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在推进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强调教师的角色定位之转变,由传统课堂教学时的课堂主导者转化为信息化教学的积极引导者,强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云班课、清华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本着课前导预习、课上导学习、课后导延伸的原则,将信息化技术和创新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圆满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依托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化技术,营造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依托两个平台,讨论分享,巩固提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交互式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在线测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轻松解决教学。
今后若有条件结合百度大脑,将AI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通过软件、智能硬件等方式,实现AR辅助教学、机器人辅助教学、体验式教学,增加学生对所设学生任务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对前沿科技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求索,提升整体交互中学习的体验以及带来的学习趣味性,实现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还可能利用面部表情识别,在基于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微小行为动作等识别要素,如点头、示意、微笑表情代表注意力集中程度的行为识别;监测学生使用手机频率、是否有交头接耳、低头、没黑板、伏案、举手等行为非学习物品识别来判断学生是否面向讲台正前方,分析检测学生课堂上是否有关注与学习场景无关的物品,如饮料、零食、玩具、手机、平板等进而实现统计分析出单个学生、班级瞬时、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的专注度情况。为学校、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估针对性地采取提升方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信息化人机互动的有效性。 (二)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在参与互动中增强对德育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推进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德育课是为谁服务的。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立足生活,在推进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拟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实践等环节都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在德育培养方面的基本需求,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力图达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其塑造良好“三观”这一中职德育的基本教学宗旨。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活动机会,鼓励中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劝导中职学生珍惜青春韶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并不断外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在开展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学生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动获得者,通过参与互动、体验、反思与总结等活动,不断增强对德育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比如在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章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节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中,本节落脚点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传统教法上教师讲解学生感受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雨课堂弹幕功能、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等,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投屏分享、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然就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学生参与率高,互动效果好,轻松达到了教学的预设效果。
(三)改善相关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影响、塑造和改变学生心智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信息教学环境,打造和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合理整合和优化资源,为中职德育課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和环境支持。建构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他们心中的偏见,感受德育教学的魅力,转变“传统的德育课十分无聊”的观念,提升对德育教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德育课的获得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中职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和西方社会思潮的腐蚀入侵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德育课的信息化建设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改善的过程中。立足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当下,中职德育前进的步伐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困境,应回应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基本诉求。中职德育如何顺势而为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教学道路,需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体三个维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和支持教学主体、重视和引导教学客体、改善和营造教学环体,凝成一股教育合力,不断增强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从而不断增强中职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认同感、获得感,在培育良好“三观”的同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周丽娟.大数据时代下的当代职业教育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84-86.
[2]孔朝霞.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困境与对策[J].新西部,2015(11):152.
[3]崔树恭.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之我见[J].华章,2013(15).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5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