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被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四个同步发展战略,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该校会计专业创办于2003年,为学院重点专业,2018年获批成为福建省第四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以此为平台,会计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及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是师资团队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将结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教学团队建设基本情况及成果
1.1 团队情况
2019年该专业师资团队基本情况如下:专职教师 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双师素质”18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人、高级会计师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8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2 人。
1.2 团队业绩
截至2019年,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拟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学团队成员公开出版教材19 本,校本教材9本,教师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学团队成员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96篇,主持省级课题13项。教学团队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校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21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5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98%,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 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2.1 建设的目标
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满足我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的省级教师创新团队,教师的教学、培训和评价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2.2 建设的任务
2.2.1 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制订省内一流、对标国家的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2.2.2 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建立校企、校際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2.3 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定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2.2.4 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2.2.5 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及时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策略
3.1 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3.1.1 科学合理制定“双师型”的认定标准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遵循两项标准:一是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证书。二是具有会计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实践能力,并可胜任教师工作。
3.1.2 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需要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学校为适应会计专业的发展以及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鼓励支持每位专业教师不仅要获得教育行业职称,还要取得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每一位专职教师每年下企业或事务所实践,参加实际工作天数不少于60天,在此过程,学校跟踪考核,把实践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时充分考虑的因素。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充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好地掌握会计核算流程、深刻地理解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会计基本规范等相关的会计和管理知识,丰富了教师的阅历和实践能力,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就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学校也可以适当放松对会计教师业余兼职工作的限制,允许他们到一些正规的企业担任兼职会计。这样可以丰富其实际工作经验。另外,也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事业单位达成协议,将教师定期派往这些单位担任专职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培训方式,由于这种临时性转岗是全身心地投入,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1.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吸纳一批素质精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优秀的财务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目前,会计专业已从生产一线聘请了12名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是作为校内实训指导老师。兼职教师及时将一线实践技术技能和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带到课堂上。不仅充实了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师队伍,还对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直接或潜在的作用。兼职教师担任各专业课程的实践培训,每学年的任课时数不少于 28 课时。鼓励支持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采用这些教师的职场理念,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培育出更多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技能型人才。学校实行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把兼职教师的聘用期,授课情况、学生评价结果等记入专门档案加以管理,并根据教学任务和考评结果确定报酬。通过校企融合,促进专职与兼职教师的协调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现代化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为会计专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1.4 促进多元化培训方式的发展
考虑到教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学校积极探索各种途径进行培训。一是开展“多元合作促提升,专家培训强技能”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学校与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锦绣人生(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超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福州会易网税务师事务所等校企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多元合作促提升, 专家培训强技能”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创新了教师培训研修模式,搭建了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加速了教师成长进程。二是引导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学校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普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信息技术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开展“精准帮扶,以老带新”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落实《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印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农高职质〔2018〕204号)文件精神,根据青年教师教学实际,制定了《会计专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对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做了具体部署。通过帮扶,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2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兄弟院校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进行讨论审定并提交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成立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务员组成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通过开展三段式(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巡课听课评教评学、定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征求意见会、组织教研活动、深入企业调研与顶岗实习回访等活动,及时收集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梳理总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爱岗、精业、严谨、善导的教风和勤思、求真、强技、致用的学风。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工作理念,加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农院精神与农耕文化培育,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等纳入教学考评、年度考核、技术职务晋升。造就一支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要求、契合社会发展、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3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结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版)》,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团队的绩效考核主要基于以下绩效考核体系:一是由学生评价教学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二是由学院督导办公室、专业负责人评价教学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指标包括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专业建设、科研成果和社会工作量。三是由学院考核评定小组评价会计专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標包括编制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组织工作;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本专业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协助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等工作。将专业教师团队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相联系,奖优罚劣,形成绩效导向的良性引导效应,激发教师积极性,促进自我驱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师激励机制中,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一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费,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年终效益奖;二是在教师职称晋升晋级上,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三是对“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考察的机会;四是设立“双师型”教师奖励基金,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对于在会计专业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当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奖励与鼓励,营造良好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
3.4 健全工作机制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3.4.1 健全工作机制
为确保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学校层面要成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工作;二级学院要成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3.4.2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经费是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学创新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等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实施省级、校级团队建设。教学创新团队能获得国家或省级教学项目的,提供特殊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等。努力造就学校的名牌专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涛,刘桂玲.创新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J].教育现代化,2018(43).
[2] 李盼.高职会计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
[3] 徐胜华,王宇,黄文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7(02).
[4] 朱磊娜,马殷春.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河北企业,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