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教育的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交往对于人的社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聋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语言能力丧失,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发展,导致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进行择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有效提升聋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聋校;沟通与交往;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125-02
【本文著录格式】宋弥佳.基于生涯教育的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实践思考[J].课外语文,2020,19(01):125-126.
近年来,笔者对于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做职业追踪时发现,学生在工作之后,因为生理缺陷,不擅长与人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开设“沟通与交往”课程是有效实施生涯教育的途径之一。聋校可以通过“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有效提升聋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因此,着力于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沟通方法,掌握沟通的技巧是一项必要且长期的过程。
一、课程设置
根据《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依据聋生的认知水平,对聋校低段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与交往习惯的培养。每个单元有儿歌,且基本以3个字的句式为主,韵律感强,非常适合聋生边打节奏边朗读。而且在“实践活动”环节也设计了丰富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发展沟通与交往能力。
对于中高段即将毕业的聋生来说,可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基于学生的工作生活,而教学目的就是要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因此,首先就要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沟通意识。学校对于中高段聋生所设计的“沟通与交往”课通常是源于他们在实习或者找工作时遇到的真人真事,作为他们曾经的任课老师,我会继续追踪这些孩子,并把案例记录下来,作为该课程的素材。这样,学生学起来的确很感兴趣,而且对日后的工作学习和自我的人生规划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为了扩大聋生的知识面,也会在课堂上对全国各个地区的人文社科类的内容进行渗透,从而为日后适应社会、学会规划未来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的“沟通与交往”课一周安排3节,每课大约需要3至4课时完成,因此一个单元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教学时间。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沟通与交往课每周安排2节,主要是对对话过程的分析与训练,注重学生的自我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
(二)目标分层
“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巧,培养他们大胆和人沟通的意识,以适应正常生活,适应职业需要,融入社会。围绕这个总目标,根据聋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因聋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还是多重残疾,不能对他们有统一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位聋哑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是要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聋生个体间的差异,要符合每位聋生的现状并为生涯教育奠定基础。
(三)实施过程
1.口语训练
(1)听力训练
听是说的基礎,开展听觉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聋生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并将残余听力发挥到最佳程度。结合生涯教育的教学主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关于“工作学习中常见的声音”“实习工作中常见的词语辨析”“在社会上常遇见的人际交往的句式辨听”“常见对话辨听”等的内容,最终能让他们在工作学习中进行简单的情景对话等。
(2)读话训练
聋生的读话训练,主要是对视觉能力的培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最佳的训练地点是聋生熟悉的情境。最初进行读话训练时应为每个聋生配备一面小镜子,通过镜前训练,引导聋生观察老师示范、PPT演示等,模仿发音、熟悉口型,引导聋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和感悟,逐步形成看话技能。
(3)说话训练
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尽快帮助聋生建立声音和事物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时最好能选择日常生活的场景,并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在生涯教育主题下进行教学活动。
调查发现,已毕业的聋生会和健听人出现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交往礼仪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聋人说话很直白,问人时会直接说“喂……”喜欢询问隐私,表现得好像很没有礼貌,这些感受是源于聋、听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训练学生使用一些礼貌用语,也要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2.手语
在对聋生进行手语教学时,应该和口语教学的内容相一致,以聋生的生涯教育为教育主题,做到手语表达自然、准确、文明。
3.笔谈
笔谈顾名思义就是书面语表达,教师在日常指导中应提醒学生,随身携带小笔记本养成随时和健听人进行笔谈的习惯。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查阅关于生涯规划或残疾朋友自强不息的真人真事的书籍。通过阅读,培养理解力,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从而为高质量的笔谈奠定基础。
4.其他沟通方式
其他沟通方式包括体态语、符号、多媒体技术等。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标志,如公共场合、各行各业的常用标志的含义,这将为聋生的日常生活及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体态语和符号的教学,应为学生情景再现,在较为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用心观察、认真分析、耐心揣摩和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处处留心、适时学习。
三、教学实践与思考
首先,“沟通与交往”课是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兴起的一门新课程,虽然《课程标准》已出台,但是对于课程具体内容的把控还不够完善。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也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与生涯教育直接相关的)还处在摸索探究中,绝大多数需要任课老师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案例追踪并整理和编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缺乏系统性。
其次,聋生在自我认识上还是不够全面,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触面太狭窄,对职业认识也不完整,而且大多数聋生还是不能将自己从小学习的“沟通与交往”的技巧与日后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所以在职业选择上仅凭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就因如此,半途而废的现象仍是频频发生。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扩大聋生的接触面,并加大课程设置中关于生涯教育的内容。同时,增加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培养,以专业的生涯教师团队来带领聋生深入到各行各业中,进行职业实践,从而培养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试论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实施原则[J].绥化学院学报,2011(6).
[2]丁山燕.聋校课堂教学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创设[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5).
[3]陈青云.“沟通与交往”课程区域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3(9).
[4]张燕琴.初中聋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杭州聋人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6(2).
[5]尤敬党,吴大同.青少年生涯规划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宋弥佳,女,1988年生,浙江金华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