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根本。我们通过课内和课外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由“浅阅读”转向“深阅读”,效果显著。让学生更自如地应对考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改进,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正确的价值观;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102-02
  【本文著录格式】刘月华.阅读,语文教学之根本[J].课外语文,2020,19(01):102-10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上看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之根本,在于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也一直致力于这件事情,不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我们这里说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学习形式。但是,学生在各种考试压力下,所有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加上学生为了缓解压力,短、平、快成为了他们阅读的价值取向。因此,一开始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呈现出一种“浅阅读”倾向,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的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消遣性的杂志。这些杂志的阅读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和精力,而且里面的文章有些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利于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因此成为了学生课间阅读的首选。另外,侦探小说的新奇刺激、言情小说的浪漫甜美,也吸引了大批学生。但这些读物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表达能力和文化品味,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什么作用。
  因此,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做了长期的引导,让学生建立全新的课外阅读价值体系,从自我成长、社会发展、人文关怀的高度确立新的价值观念。
  首先,在语文课上,我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也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看,还是从自我发展的角度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不断向学生灌输这些观念,他们慢慢就会接受。接受了一种思想,自然会有相应的行动。
  其次,我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横向扩展,纵向深入,如课内学了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会让学生课后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纵向深入理解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也推荐学生阅读欧亨利的小说,把契诃夫和欧亨利的小说做横向比较;每节语文课我利用课前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目、阅读感受,推荐一些杂志让学生可以课间或者零碎时间阅读,如《阅读与人生》《人民文学》《诗刊》等;寒暑假给学生一份有益的书单,布置学生阅读并写读书笔记,做阅读手抄报,例如我推荐的书单有《君子之道》《乔布斯传》《史记列传》《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活着》《红楼梦》《三国演义》《1984》等,对这些读书笔记和手抄报我会收上来评选,好的会评奖并展览;每学期我还会举办阅读朗诵演讲比赛、名篇改编话剧活动等。
  从开展的活动中,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转变。寒暑假推荐的书目,大部分学生能认真阅读,他们交上来的阅读笔记和手抄报,很多令我们眼前一亮。手抄报制作非常精美,图文并茂。有些手抄报标题富有韵味,如《书韵飘香》《书启智慧,阅燃梦想》《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阅读,悦读》。有些学生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己的一些深刻体会,如一位学生写道:“《活着》折射的并不是死的痛苦,而是生的艰难。生命的力量从不在于吼叫,而在于忍受。”另一位学生写道:“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还有一位学生写道:“《呼兰河传》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大好时光。”通过这些标题和体会,可以看到学生确实是感受到了阅读的趣味,在阅读中有了自己初步的独特情感体验,也在用心地为自己某一阶段的阅读做一个灵动的小结。而在名篇朗诵和名篇改编话剧活动中,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把握,对人物的深刻领悟,还有大胆的创意,出人意料。高二某班在“秋风沁爽,书香满堂——第二届读书节经典作品分享晚会”中表演《威尼斯商人》,正义与邪恶针锋相对,步步惊心。学生揣摩作品演绎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慷慨解囊的正直与善良的安东尼奧,心胸狭隘、唯利是图的夏洛克,聪明善良、能言善辩的鲍西娅,惟妙惟肖。其中扮演鲍西娅的女同学,一身法官黑袍,脚蹬皮靴,机警干练,动作行云流水,秀口一吐妙语连珠,千钧一刻,化险为夷,赢得满堂喝彩。在“传统孕文明,经典润人生——中华诗词会暨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中,高一某班九位同学,身穿民国服装,诵读《涅槃的天狗》。他们的声调如潮水般涌起,一提一顿,与惊天动地的诗句配合得巧妙绝伦,真有一番少年天将的雄魄气势。这些由学生打造的文化盛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就会还你一个别样的精彩。而课前五到十分钟的演讲,更能让我真切体会到学生在阅读书目的选择和阅读深度上的变化。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他们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对个人与国家以及个人与社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待人处事更加豁达宽容,为人更加有担当,其实这些就是阅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欣喜于学生已经有重视阅读的意识,欣喜于学生慢慢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欣喜于学生由“浅阅读”渐渐向“深阅读”发展。但是,我们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一些问题。整体来说,文科班比理科班做得好,重点班比平行班做得好。平行理科班的个别同学由于作业问题和兴趣问题,还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甚至敷衍应付阅读任务。由课前演讲学生介绍的书目来看,我们发现学生看的还是以小说为主,并且是现当代的小说居多,古代名著少,而看文史、哲学、美学类的非常少。这说明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还是存在怕难心理,或者说还是想“省事”,对稍稍晦涩难懂的就避开。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以后推荐书单时,要推荐一些文史传记,哲学美学类的书籍,例如《中国艺术史》《二十四史》《身边的逻辑学》《谈美》等。另外,针对古典名著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情况,我们也应积极引导,可以尝试让学生一个学期就读同一本名著,如《红楼梦》,每个星期写完成阅读的情况和阅读笔记,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原来的名篇改编话剧活动可以暂时改为对该名著的改编,每个班选几章表演,以求对古典名著研究得更透彻一点,更好地传承古典文化,甚至通过研古出新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我认为在推荐书单时可以更有系统性,例如一个假期专门看史书类的,一个假期专门看诗词类的,一个假期专门看传记类的……这样系统地让学生阅读,他们可以在同类阅读中比较、分析、思考,效果会更好。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无穷。教师应尽力呵护处在青春成长期的学生,让他们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希望他们能在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之余,通过阅读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从而受益终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