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调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凸出。除了就业岗位有限、学生数量增多,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其中主要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对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用人单位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调研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10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存在很多定义,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不仅包含个人能力,还包含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交往能力、解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业能力是不断提升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能够实现就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业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工作后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就业能力主要包含4方面。①内在素养。个人的核心素养及思想道德品质。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环境明确后,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目标。③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参加不同活动的交往能力,主要有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④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是就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个人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涉及计算机能力、语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1.2  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工作生活质量”和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劳动”的统称。我国对就业质量的定义有3个。①就业质量包含劳动者对工作环境、地点、收入的满意度;②就业质量包含就业者微观层面和就业群体的宏观状态;③就业质量是通过获得工作状况和工作的固有特征,进而满足劳动者个人需求的程度。
  2  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调研
  2.1  问卷设计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设计,通过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经济类高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发放120份,回收112份,回收率为93%。从个人基本信息、职业能力开发、大学生就业质量3个方面设计了25个问题。通过对已经毕业的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就业满意度较好的学生,普遍专业技能优秀,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是自我发展意识很强的毕业生,具有这类潜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同时,就业较好的学生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就业质量分别从企业的薪资福利、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晋升空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2  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知识、积极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个人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意识等就业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毕业生更倾向于就业质量良好的工作岗位。同时,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间存在正比现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越高,就业质量就越好,企业单位越愿意聘用[1]。
  3  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对策
  3.1  加强高职经管类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高职学生,要尽快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建立清晰的学习图景。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新生研讨课,了解所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参加学校、学院定期组织的讲座、论坛,得到浓郁学术氛围的熏陶。多与高年级的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校友沟通交流,袒露自己的迷惘与困惑,借鉴成功的学习经验。②培养情感专业认同。学生可以积极申报项目活动,通过实践探索,激发自己对专业的热爱。③增强专业选择的灵活性。专业与专业之间不是断裂与隔离的,加强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系,例如辅修第二学位或与其他院系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用多元视角发掘专业的延续性价值。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男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学习上很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学习的专注力不持久。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多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学生认清自我能力有很大帮助。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①毕业生要全面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以及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规划职业生涯时,依据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长和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设定,避免出现理想化的现象。②时刻关注本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以及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毕业后使自己能够快速参加工作[2]。
  3.2  加大高职院校培育体系的建立
   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人性的优化塑造,真正获得理性的自由。此外,课程还要注重“以德为先”“以学育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并不是学生接受的最终教育,因此终身学习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以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专业为落脚点,按照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    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一分为二。低年级开设理论基础课,中高年级开设实践课,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进一步验证与扩充理论。在安排每学年课程数量时,要分析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两头紧,中间空”的课程横向模式或“低年级课程多,高年级课程少”的课程纵向模式。增强课程结构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平衡每个学年的课程数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加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大学生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团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与认知,明白所学专业在社会中能够应用在哪些领域,提高大学生对经济管理专业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時,针对大学生喜欢网络这一特点,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和基础设施设备。校园网络成为推进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因此,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可以大大提高校园教学管理,为师生建立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及时与老师探讨问题,老师实时为学生提供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不仅提高大学生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学业成绩[3]。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加社团后,不仅可以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面和经验,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园实践不同于社会实践,学校和老师应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既能保护学生的安全,也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行历练,提高社会竞争能力。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和理论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后业余时间的利用,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3.3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以及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方可以与企业进行平台的搭建,改进目前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引进金融管理专家来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企业的高质量毕业生。
   对企业来说,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大大提高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大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对学生来说,加大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及早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4]。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毕业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院校,也存在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现状,因此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教师、用人单位,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有所帮助。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高职院校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J].商贸人才,2018(3):189-190.
  [2]张莎,张贝贝.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8(23):12-14.
  [3]季素萍,胡东丽.就业能力和目标定向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7(21):23-25.
  [4]毛晨蕾,胡剑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教育研究,2018(6):23-25.
  (编辑:李唯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865.htm